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末分享:曾國藩苦讀十年始展拳腳

http://www.CRNTT.com   2014-08-15 16:32:43  


 
  這種純事務性的日記有一個好處,就是給你的成長提供一個不走樣的標本,標本不走樣,人生才不會走樣。從事一項科研工作,需要冷靜的數據,那麼,純事務性的日記也是你成長和研究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數據。例如一年以來,會過哪些客,談過哪些話題,回過頭來看這些日記,你對自己的交往圈子就一目了然了。

  接著是溫習文本,曾國藩給自己定了一個很實在的讀書計劃:每天讀史書十頁。量並不大,曾哥這樣定計劃,主要是為了保障每天能完成任務,一天十頁,十年三十多萬頁,也很了不得了。同時,過去應付科舉,必須快快地讀,如今是提高式地讀書,當然要慢讀,一面讀書一面所思,要讀有所得。十頁的量和發展空間對於曾國藩這種身份的人而言,是很合適的。

  接下來是做筆記,每天寫《茶餘偶談》一則,也就是茶餘飯後的小故事,這不同於日記,而是和朋友閑談產生的火花、靈感,說不定日後就是自己的思想成果和工作創業心得了。在與朋友的交集中尋求智慧,在廣其聞中拓展智謀。

  曾國藩對這三樣工作的堅持年限是怎樣設置的呢?他的目標是“誓終身不間斷也”,做到每天堅持,“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

曾國藩的尷尬:一肚子學問,卻攢不出家訓

  話說曾國藩27歲中了進士,運氣又好,留在北京城,當了京官。從湖南湘鄉偏遠的荷葉山衝裡走到京師,謀得一份光彩的職業,人生至此,鳳凰男已經成就,接下來無非就是慢慢把級別升上去,把小家庭建設得更幸福一點,此外無複他求。

  然而,有出息的人都是對自己不滿意的人,曾同學閑不住,他對自己還有些更高的要求。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中了進士的他,竟然對自己的學問很沒有把握,乃至有點心裡發虛。當然,這話曾同學沒跟別人說,而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陰歷十二月二十日的一封家書裡,透露了這種心跡。

  曾同學此時想幹件什麼事呢?曾哥說,他想整理一套《曾氏家訓》,要從中國的經、史、子、集裡選擇一些精華,經過總結提煉之後,作為老曾家的治家格言。然而,曾哥卻很為難,在信中訴苦說:“割裂零碎,毫無線索。”讀書幾十年,居然攢不出一本家訓。

  無情的事實告訴曾國藩,別看你現在是國史館協修官員,可你讀的書,還很不全面,也沒有系統化,還嫩得很,好好練去吧。

  其實,曾國藩計劃編家訓,是一種想提升自己的自覺要求。他想從應試型人才轉變為學問型人才,想把自己的知識儲備系統化,可以說是進入了自主科研階段。結果,他高估了自己,還發現了一個殘忍的事實:他對文本根本不熟,知識未成系統,當然出不了成果。

  所以,曾國藩總結說,想要“采擇經史”,必須“經史爛熟胸中”,他還沒到“爛熟胸中”的地步,於是認輸,暫時放棄這個工程,“故暫且不作《曾氏家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