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要把握主動權

http://www.CRNTT.com   2014-08-24 10:20:18  


 
  2010年從兩位數的增速下降開始,中國7%左右經濟增速的新常態形成並穩定下來,大致需要3-5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3-5年如果沒有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的實質性轉換,不僅7%左右的經濟增長新常態難以真正形成,仍有可能出現經濟增速大幅回落,並引發系統性的經濟風險甚至經濟危機。處理好增長、轉型和改革的內在關係,不僅對短期增長至關重要,而且對中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具有決定性影響,並由此使中國用10-15年的時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當前,增長轉型都處於拐彎中,猶如車在爬坡轉彎時速度太快會出問題,速度太慢也會出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面臨著諸多複雜因素。進入大轉型時代,如何把周期性調整和結構性改革相結合,把短期的經濟增長和中長期的發展相結合,應當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特點之二:利益固化矛盾突出,改革需要在調整重大利益關係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文章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歷次大的轉型改革都與利益關係的調整相關聯。今天的改革面臨著利益關係失衡日益突出、並且到了需要盡快解決的臨界點。未來幾年,改革如果不能在調整重大利益關係、打破利益固化藩籬上取得突破,就有可能由於利益失衡的矛盾增大,從而大大減少改革的社會動力、合力,使改革難以推進。

  從現實來看,由於某些改革長期不到位,事實上已形成了固化的利益格局,包括部門利益、地方利益、行業利益等都呈現固化的基本特征,由此形成“利益固化——改革阻力大——改革難以到位——利益進一步固化”的惡性循環。實踐表明,改革只有以更大的決心、勇氣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才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特點之三:增長、轉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時間、空間約束明顯增強

  文章認為,增長、轉型倒逼改革,突破利益固化格局倒逼改革。內外發展環境變化條件下給改革留下的時間、空間十分有限,改革跑贏危機的特點十分突出。

  首先,未來幾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無退路。如果說前些年可以通過一定的經濟刺激政策確保7%-8%左右中速增長的話,今後幾年再依靠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投資保增長的回旋餘地已大大縮小。

  其次,把握改革主動權才能贏得良好的發展前景。未來幾年是中國增長、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1-2年內能夠把握改革主動權,2-3年內實現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新突破,確保經濟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就會使經濟增長保持在7%左右,有條件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如果轉型改革超預期,經濟增長達到7%左右,到2020年,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就可能進入高收入國家(人均GDP11000美元)行列。

  最後,失去改革主動權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1-2年內不能把握改革的主動權,2-3年內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在利益格局固化的格局下久拖不決。不僅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難以維持,還有可能因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等系統性風險陷入經濟危機,從而失去未來10年的歷史發展機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