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活在案件里外的人 ——回訪鄧玉嬌案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15:37:07  


 
  四

  2009年之後,張樹梅和譚支波在野三關鎮買了一套房子,房子顯得新而空曠。客廳上掛著一幅十字綉,其中有一個大大的“和”字。“這是鄧玉嬌綉的。”張樹梅說。這些十字綉材料是婦聯的人在鄧玉嬌住院治療時送給她的。

  案件了結後,鄧玉嬌在恩施中心醫院住院七十多天,治療抑鬱症。“現在還會失眠,但是不吃藥了。”鄧玉嬌說。

  抑鬱症也是鄧玉嬌老公家關心的事情,擔心她脾氣不好。

  “現在的願望是什麼?”我問鄧玉嬌。

  “好好帶孩子。”鄧玉嬌說,“小孩一歲多了。”

  北京,北三環邊上的一座商場,我和龍志聊了一個上午,他的妻子和小孩在一旁玩耍。龍志現在已經不做調查記者了。“很累,感覺不斷地在重複。”龍志現在的工作也並不輕鬆,網站的節奏跟報紙不一樣,更快更密集。他給我看了頭一天晚上上司發給他的信息,說了一些新聞報道的想法。我們聊天時,他回了很多工作的信息。這是星期六的早上。

  採訪結束的時候,龍志忽然問我結婚了沒有,我說,沒有。他說,結了婚,人又是另外一種狀態了。

  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會看到孔璞發她小孩的信息。前兩年,姚晨客串記者來採訪記者,孔璞跟她聊的話題,主要就是在野三關的遭遇。孔璞還聊到了她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楊繼斌到機場去接她時的情景。我當時在現場看到了兩人相擁的一幕,真是令人感動。

  兩年前,我還在北京的地鐵里遇到過一位參與鄧玉嬌事件的律師,跟他聊到了鄧玉嬌案。如今,我已經好久沒見過他了。

  這件事情過去5年了,圍繞著這件事情的人,里里外外都有了變化。所有的故事仿佛都是時間的故事。“鄧玉嬌”這個名字,成為了過去式,這個名字停留在了2009年的那場軒然大波里。

  當初和我一起回訪鄧玉嬌案的同事鄭廷鑫,在那次回訪之後,由記者轉做了編輯。這次,我獨自一人回訪,從宜昌坐船去巴東。這是三峽的一段。時近端午,而且將路過屈原故里秭歸。船行江上的時候,廷鑫發了陸游紀念屈原的一首詩給我,最後兩句是:“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濤聲似舊時。”

  現代社會超出了陸游的想象,如今已是“高峽出平湖”的時代,連濤聲都不似舊時了。

  這世間發生的事情,最原本的形態是什麼呢?一個人,一件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認識呢?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說過:“我們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實體的喪失持續不停,無法挽回。”這在某種程度上解答或加深了我的困惑。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衛毅 發自湖北巴東、北京 日期:2014-07-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