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文革波及香港 金庸成“左派”暗殺對象

http://www.CRNTT.com   2014-08-30 11:07:00  


 
  1967年8月24日,香港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林彬真名林少坡,在商業電台任播音員十多年),由於在“大丈夫日記”、“欲罷不能”節目內猛烈抨擊左派分子,對動亂切中時弊,極受市民喜愛。結果林彬在上班途中慘遭左派份子投擲汽油彈攻擊,與其堂弟林光海燒死在車內。不到一個星期,被左派分子謔稱為”豹狼庸”的金庸的住宅,也收到了炸彈郵包,幸好發現得早,而由警方在查家門口外引爆。當時激進派分子也曾計劃到《明報》編輯部搗亂,幸好《明報》早已把編輯部招牌收起來,搗亂分子才遍尋不著。編輯部有些員工甚至削尖了水喉枝,准備與搗亂分子搏鬥。除了《明報》,激進派分子還焚燒《天天日報》車輛,擲石擊毀《天天日報》門窗,又搗亂承印《明報》的印刷廠,《華僑日報》采訪車,剪斷麗的呼聲電視電綫。《南華早報》雲鹹街地窖機房內,亦被炸彈炸損了部分印刷機器。

  1967年7月13日,《明報》社評發表《恐怖世界,人人自危》。到了7月20日,港府頒布緊急條例,嚴禁口頭或文字上造謠惑衆,擾亂人心。

  1967年8月28日,英文China Mail(《中國郵報》,早期被譯為《德臣報》)報道,激進左派擬出了一份六人黑名單,標明這六人將會像林彬般被謀殺。

  金庸,就是其中一個目標。

  金庸為了避免被暗殺,便南下到了新加坡暫避,報社業務則交由股東沈寶新負責,社論則讓胡菊人來頂。其實,金庸當時在新加坡已有業務。1966年中國大陸文革發生後,金庸就很擔心中國政府會收回香港。於是早在1967年3月18日,金庸已在南洋與創立“斧標驅風油”的新加坡商人梁潤之合組創辦了新、馬兩地的《新明日報》。

  再往回點說,梁潤之於1952年曾因促銷自己的斧標驅風油,而創辦了《快活報》來為之打廣告。《快活報》維持出版了兩年後停辦。1961年時梁潤之又在馬來西亞新山出版《新生日報》,并首次向金庸邀稿,因此與武俠小說大師結緣。《新生日報》後來因政治因素停辦。1967年金庸南下獅城尋找辦報合作夥伴時,又找上了有辦報經驗的梁氏,結果雙方各投資了50萬元,共同創辦了《新明日報》。梁潤之為董事局主席,金庸為副主席,報名“新明”二字各取自梁潤之的《新生日報》和金庸的《明報》。

  當時《新明日報》的創刊詞說:

  “……本報為一商業性質報紙,既無任何政治背景,亦無黨派關系。在新聞報道方面,將以本國全民利益為前提,促進多元民族間的了解和合作。立場保持超然,立論公允不偏,揚善伐惡,守正不阿,至於促進文化,啓發民智,灌輸公民常識,鼓吹自由民主,提倡社會福利,乃屬報界天職,自當奉為圭臬,永矢不諼。……”

  金庸接受香港麗的呼聲訪問時,也曾談到《新明日報》的經營方式:

  “我在香港經營的《明報》,平均日銷九萬份,星期日銷十二萬份,每個月頗有盈餘。每個月撥一部分盈餘到星馬與梁潤之先生共同投資經營《新明日報》,相信長期維持,不會有什麼問題。(香港)編輯部來了一位總編輯,經理部一位副經理,其餘人員都在本地招聘。將來我們在馬來西亞聯邦出版《新明日報》,公司董事會中有馬來西亞的公民。……香港所供給的,只是一部分資金,以及副刊材料,和業務技術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