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9-02 09:08:44  


 
  格外令人擔心的是,由於人民幣不是國際儲備貨幣,中國沒有美國那樣足以向外輻射或轉嫁國內經濟發展成本的通道,一旦爆發債務危機,相應風險都要在國內消化。例如,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主要就是國內經濟問題,因為外國投資者並不持有中國的債權,使得業已占到GDP規模二分之一以及銀行資產五分之一的影子銀行資產問題成為高懸在中國頭頂上的經濟炸彈;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絕大部分淨資產為房地產(目前中國房地產價值約為GDP的6.5倍),2013年中國僅新建住房銷售總額即達到1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房地產業早已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支柱產業,也是蘊藏極大風險。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將對整個經濟系統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

  儘管中央層面的資產負債表仍是健康的,淨資產高達87萬億,此外,政府手上還掌握著不少可以變現的資產。但即便世界上最為強大最具動員力的政府,恐怕也無法對財務窟窿越來越大的地方經濟全面托底。作為最後貸款人,央行已在某種程度上透支了政府的信用。倘若債務融資占比極大的高投資率不能顯著下降,倘若資本市場遲遲不能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則顯性風險與隱性風險不斷放大的地方債與房地產泡沫將嚴重損害中國經濟的常態化運營。

  文章指出,充分的信息與準確的數據是理性決策與前瞻性管控的前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經濟增速會否低於預期,亦非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傳導效應,而是表面強大的金融體系由於風險極大的地方債與房地產泡沫的可能破滅越發變得脆弱。由此,宏觀經濟決策下一步決不能將穩定之錨押在房地產不會崩潰之上,而應在對經濟系統徹底體檢的基礎上,有效約束地方政府的舉債衝動,培育新的投資參與主體,賦予民營銀行發展足夠的行為空間,盡早告別債務經濟模式。

  中國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處於債務擴張與債務消化賽跑的境地:假如債務擴張能被逐漸消化,則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反之,若債務消化的速度趕不上債務擴張的速度,則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就很大。至於消化中國式債務的路徑,一般認為應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存量消化、增量吸收。但考慮到未來財政收入不大可能呈現大幅度持續增長,因此關鍵之舉還在於各級各地政府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與提振內需等方面有真正突破。另一方面,鼓勵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企業融資提供新的市場化平台。大力培育新的市場投資主體,有序增設民營銀行,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推進金融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