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面臨前堵後追 應轉身向印度學習

http://www.CRNTT.com   2014-09-12 09:00:48  


 
   福特汽車在金奈有一個出口拆裝設備和汽車零部件的工廠。印度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馬魯蒂公司與歐洲市場建立了供貨關係。在棉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印度供貨商現在已經具備了一體化生產能力。在硬件製造行業,印度擁有世界最大的光盤和其他光媒體存儲產品製造商莫澤貝爾公司。還有人預計,LG印度公司(手機和其他耐用消費品生產商)將有望成為LG公司在全世界的出口中心,以迎合西亞和非洲的需求。作為亞洲的製造業中心,印度擁有幾大優勢。首先是國內的鋼鐵、鋁和水泥行業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此外,印度製造業的生產質量和工程技術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印度制藥企業已經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管理局、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等國際機構的承認。廉價勞動力仍然是印度製造業的一個相對優勢。印度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的年薪還不到4000美元,而在美國為3萬-4萬美元。在過去的兩個財政年度裡,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約為9%,大大高於上世紀80年代的5%。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將成為推動印度製造業發展的一個關鍵。

  當然,要說印度能取代中國成為亞洲的製造中心似乎還為時過早。但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目前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前堵後追的威脅。所謂前堵就是美國的再工業化推進與製造業的回流,美國經濟正在加速從經濟周期的低谷走向復甦。所謂後追就是中國製造業正在流向成本更低的國家與地區,如印度,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等地區。這就意味中國要麼控制與降低成本,改善投資環境以吸引刺激投資的回歸,要麼加快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以提高生產率,否則不可避免會導致產業空心化的趨勢,經濟增長的下滑,以及隨之而來的高失業率和政府財政的困境。我們知道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原因在於人口紅利的比較優勢,而目前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經濟面臨轉型與下滑的困境。無疑比較優勢對於一國發展具有決定的影響力,因為比較優勢決定全球資本的流向,國際分工與貿易體系以及全球財富的分布。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比較優勢是靜態的,主要靠自然條件形成的,在古典經濟學的公式裡國際分工與貿易體系是建立在固定的不可改變的要素基礎上的,如氣候,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

  但是,目前隨著自然比較優勢的用盡,比較優勢越來越具有人為性質,要素的積累,技術的變革和要素的流動對國際競爭的影響已經大大破壞了傳統的通常靜態的比較優勢概念,技術創新,組織與國家政策越來越成為比較優勢的決定因素,而這也就意味人們面對比較優勢不完全是被動的,在一個誰生產什麼的問題上,幾乎沒有誰或者國家願意任憑市場來決定。美國普利策獎得主弗裡德曼曾經說到“我們能從現在的中國看到美國過去的影子,去挑戰、去工作、去奉獻、去犧牲、去把握未來,我們過去不就是這樣的麼?我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美國有能力制衡另一個同樣強大繁榮的中國,而不是一個強大了的中國,而美國卻在窩裡鬥。”同樣目前中國從印度也可以看到許多中國正在失去的東西,印度正在學習,但是中國自己忘記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正在滋生出一種自滿和抵制改變的情緒,既得利益階層成為改革的阻力,現有經濟發展戰略無法持續,改革倒退、投資過度、財政脆弱,腐敗成風等問題將同快速的人口變動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經濟倒退糾結在一起。所以思想與精神活力和社會凝聚力的失去是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和最大擔憂,而這真是中國應該學習印度與其他國家的原因。 

  原標題:中國經濟正面臨前堵後追的威脅 應該轉身向印度學習

  作者:鮑盛剛 2014-09-12 07:11:13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