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牛鼻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9-14 09:53:11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訊/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提質,是源於“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定力,主動作為,在區間調控下實施定向調控,不搞“強刺激”,而是力推“強改革”,大力調結構,著力惠民生,充分下好“改革”和“調整”兩手棋。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達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宣宇文章表示,對於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總理強調,要繼續通過簡政放權“先手棋”和制度建設 “連環炮”,把“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和“民生新福祉”,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性調整,用好創新這把 “金鑰匙”,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總理致辭充分揭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源動能和路徑,明確回答了外界普遍關注的中國改革和經濟可持續增長疑慮,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壯麗圖景。

  總理提供了的幾組重要數據。1~8月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增加10多萬人,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情況下,就業不降反增;1~8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帶動了超千萬人就業;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強度下降5%左右,為多年來降幅最大,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壓力只增不減。

  文章分析,這組數據從不同側面充分反映了新一屆中央政府創新調控框架的本質內涵。一方面通過持續簡政放權加上“定向減稅”、“定向降准”等財稅金融措施,給中小企業“鬆綁”和“解渴”,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新興業態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就業“推進器”和“容納器”的作用,同時也拉低了經濟下行區間底線;另一方面,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高,壓減過剩產能 (尤其淘汰落後產能)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齊頭並進,“有保有壓”並行不悖,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投資和生產增速明顯放慢。

  就業是政府決策的先行宏觀指標,在創新宏觀框架中,就業更是短期“投資拉動”穩增長的力度強弱的決定指標。在就業良好的情況下,依靠投資短期拉動經濟增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大為降低,而有更多空間和動力通過“改革”和“調整”來培育經濟內生力量“穩增長”(具有促進經濟增長的長效性)。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GDP總量的60%,納稅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更重要的是,作為新增就業崗位主要吸納器的中小微企業在新一屆中央政府調控框架中擔負著基礎作用,具有承擔就業、創新的主導功能,同時只有優先解決好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才有可能創造“有保有壓”的空間從而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微企業已是中國經濟的牛鼻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