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多路徑引導利率下行

http://www.CRNTT.com   2014-09-23 09:04:45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訊/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當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時宏觀調控的一項主題。但是,在調經濟結構、控金融風險的要求下,貨幣政策作用有限。一方面,貨幣政策可能仍將以定向為主,另一方面,需在貨幣政策之外多下工夫。

  中國證券報發表記者任曉文章表示,作為總量政策,貨幣政策“定向調控”作用一貫有限。當前,中國商業銀行面臨“三期叠加”局面,仍處於信用風險暴露期,出於對資產質量下滑的擔憂,銀行風險偏好下降,信貸投放趨於謹慎。從結構性角度看,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等領域融資需求旺盛,但對上述領域信貸投放受到嚴格管控,而傳統製造業經營狀況不佳,信貸需求不足。信托等非信貸融資增速放緩不僅有總體融資需求不旺的原因,還有對“影子銀行”融資持續加強監管規範的影響。這些因素客觀上都加劇小微、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文章提出,未來宏觀政策如何作為?首先,在全面放鬆貨幣信貸難以實施的前提下,如何引導利率下行是當前貨幣政策的重點。有報道稱央行將向五大行投放5000億元SLF。從運行機理和效果看,SLF不等於降息降准。與降息相比,雖然直接影響貨幣市場利率,但SLF對存貸款利率影響較為間接和有限,而調整基準利率直接影響存貸款定價。SLF屬定向操作,僅對部分金融機構有直接影響,而降息影響的是全部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定價。與降准相比,SLF僅直接增加部分金融機構流動性,而降準則改善銀行的整體資金運用能力。SLF屬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而降准的影響則是長期和持久的。由此可見,央行若實施SLF,主要意在為市場營造平穩的金融貨幣條件,引導利率下行。

  文章分析,當前貨幣政策面臨重大考驗。在就業任務基本完成、經濟運行中內生動力不足的前提下,下一步宏觀政策可能將堅持定向調控的總體思路,貨幣政策保持穩中偏鬆,貨幣市場資金寬鬆將成為常態。全面、大幅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定向降准、定向公開市場操作和定向再貸款等舉措有望繼續推出,但不排除為提振信心和推動融資利率下降而小幅下調基準利率的可能性。

  其次,財政結構性支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一是對前期已出台的各類政策加快實施步伐,促其盡快發揮效力;二是通過加快財政支出、落實產業規劃、結構性減稅等多措並舉,繼續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戰略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再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還需從制度上加快引入民營資本服務實體經濟。正規金融體系在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時存在著結構性缺口。在中國的正規金融體系中,缺少專門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小型商業銀行,大中型銀行出於成本—收益的考慮,更願意將資金借給經營較穩定、風險較低的國有企業和大中型民營企業,對於滿足小微企業的分散性資金需求缺乏足夠的動力。特別是在央行收縮流動性時,小微企業很容易被排擠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不得不求助於價格較高的民間資金。民間資金缺乏制度性監管,容易抬升利率加劇融資負擔。合理引導民營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加快民營銀行落地,也是化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