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阿里巴巴本質上並非中國製造 水淺走不了大船

http://www.CRNTT.com   2014-09-23 11:48:22  


 
  拋開上市環節的盛宴,檢視阿里巴巴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市場不僅無法支撐起阿里巴巴龐大的上市計劃,即使在早期發展階段,也很難提供足夠的支持。對於阿里巴巴這樣新興概念的、少有抵押品的企業,銀行不會在初期給阿里貸款,阿里也很難通過其他方式融到資金,本土VC和PE只會靠關係做點突擊入股的遊戲,而不會像美元基金那樣有著長期投資理念,支持創業者進行創新與冒險。以此來看,阿里巴巴本質上並非中國製造,而是海外市場的成熟金融制度催生的。中國市場不僅在廣度與深度上有很大欠缺,無法支撐起龐大的上市體量,在支持創業企業的創新方面,也往往力所不能及。這是阿里巴巴海外上市給予中國市場的最大啟示,與其問為何優質上市資源紛紛流失海外,不如反過來看看,中國市場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到底給予了什麼,承擔了怎樣的風險。雪中未能送炭,又怎能指望他日發達了還惦記著自己?

  阿里巴巴既已上市,繼續追問的意義不大。值得思考的是,中國市場該怎樣孕育下一個阿里巴巴,並將其留在中國市場?當經濟規模已達到全球第二,這是中國政府與企業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關鍵在於,中國市場制度的建設需要補齊"軟實力",包括金融市場、法律、反壟斷、市場開放、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等,只有構建起一整套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市場體系,才能避免類似的資源流向海外。此外,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今後美國的市場制度會對阿里巴巴進行規範和制約,這是市場接納阿里巴巴的重要保障。反觀國內,公司上市往往被認為是圈錢、高位套現,難以給股東帶來回報,市場自然不會對這樣的公司保有長期投資的興趣,使得整體市場氛圍趨於短期與投機化,反過來制約資本市場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

  阿里巴巴成功赴美上市,對中國市場的最大啟示不在於如何避免優質上市資源的流失,而是中國市場到底能夠為新興的創業企業做些什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湧現,其中便可能包括未來的阿里巴巴。如何利用市場的力量為創業企業的發展護航,將成為中國經發展與改革最重要的命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