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格蘭民族主義與理性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9-25 10:16:07  


 
  除了這些舊的經濟不滿積澱之外,有一些經濟訴求與近年來全球化環境下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及歐洲經濟發展的相對衰退有關。全球化帶來了人財物的流動,但同時也衝擊了舊有的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再加上超國家的金融系統的擴張,使得政府和政黨越來越淪為替資本說話的工具。而民主制度在應對全球化經濟中也越來越彰顯無力。在這種情況下,貧富分化加劇、中產階級貧困化,移民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當地就業市場。
 
  這些儘管都是全球化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全球性問題, 但蘇格蘭人認為不平等的加劇、製造業就業崗位流失、公共服務私有化、外勞的大量湧入等問題,都與英國政府特別是布萊爾執政以來所實施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有關。因此領導獨立運動的蘇格蘭民族黨在運動中宣稱要實現主權獨立,將蘇格蘭建成像北歐那樣繁榮和平等,資源全民共享的福利型國家。
 
經濟民族主義崛起的現象
 
  經濟民族主義的崛起在歐洲和亞洲都是一個矚目的現象。比如說近期香港欲展開的占領中環運動、台灣的占領立法院運動、烏克蘭獨立公投運動中,都可以看到由經濟不滿發展為政治訴求,繼而被上升為意識形態和認同的經濟民族主義的影子。在很多地方,這種由經濟不滿而引發的政治運動經常伴隨著暴力和非理性,即便沒有暴力發生,在經濟不滿上升為政治訴求之後,常常會演變成勢不兩立的意識形態之爭。
 
  而這些意識形態通常會附上價值觀或道德觀,最終演變為正和邪的對立。在這種情形下,最初的經濟要求被富麗堂皇卻又空泛的價值包裝,本是解決問題手段的運動反而成了終極目標;至於即便運動成功,是否真的能夠解決經濟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等,反而成了一個不重要或者說被刻意忽略的問題。縱觀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在亞洲國家的重要政治運動,大多都存在這樣的共性。
 
  與亞洲的情形相比,蘇格蘭獨立公投運動也由經濟不滿引發,在運動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意識形態之爭和價值觀對立。根據獨立陣營的主張,在現有體制下,蘇格蘭被“不公正,不民主”地對待;如果獨立,蘇格蘭在政治民主、經濟發展、社會平等方面都能獲得改善,可以擁有國防、外交決策權,自主開發油氣資源,並大力發展本土文化。在發展方式上,蘇格蘭反對英國政府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推崇歐洲式社會福利制度;認為目前英國政府主導下的發展推崇競爭和重視個人財富的積累,而蘇格蘭更希望建立一個互助平等的社會。 

  這種“蘇格蘭認同”的宣傳和強化儘管貫穿於獨立運動始終,但並沒有能夠主宰運動,而是在如何實現價值目標這個問題上,轉化成了關於經濟政策的具體爭論。在蘇格蘭民族黨於2013年11月公布的長達600餘頁的獨立白皮書《蘇格蘭的未來》中,經濟問題始終貫穿全文,其中具體闡述了對獨立後蘇格蘭經濟、國防、對外關係方面的具體設想。而英國政府也針對蘇格蘭民族黨的具體經濟計劃做了質疑和不可行性的反駁,並給出了明確和又具體的答覆,包括獨立後的蘇格蘭將在哪些方面不能再與英國政府共享資源,這些變化將有可能對蘇格蘭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如何影響到投票者個人的生活;同時也開出了條件,承諾並開列出即便不獨立蘇格蘭也將會被賦予的自治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