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徐悲鴻的一九四九

http://www.CRNTT.com   2014-09-27 10:12:39  


1950年代的徐悲鴻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無論對徐悲鴻個人還是中國美術界,1949年又是轉折的一年,而徐悲鴻在這一年的處境則集中反映了這個“轉折”的陣痛和時代特征,但這個“轉折”還僅僅是個開始。以下是華天雪文章《徐悲鴻的一九四九》: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留下來的人的命運變遷由此慢慢展開,徐悲鴻以及國立北平藝專也當然裹挾其中,但具體是怎樣變遷的,歷來缺少研究,或者通常簡單地從徐悲鴻最終當選為中國美協首任主席和中央美院首任院長這個結果去判定徐悲鴻得到了新政權的肯定。在梳理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事實絕非這麼簡單。

  我想從一份檔案材料開始,嘗試簡單梳理一下這個變化。我曾見到一份1949年4月由軍管會做出的、針對原國立北平藝專在校主要教職員的“綜合材料整理”(屬於內部調查),按職務的排序,起首就是“校長徐悲鴻”:

  男,54歲,江蘇宜興人,父親是學畫的,少年時家境不佳,曾一面上學一面教書。可稱中國西畫界前輩。法國留學。曾游歷歐洲各國,返國後即任中大藝術系教授、系主任等職,並在上海辦新華藝專。抗戰前在粵桂一度反蔣。抗戰時期在南洋、印度等地賣畫得巨資捐獻偽中央政府,因此得蔣青睞,並在渝為之建立中國美術學院。勝利後任北平國立藝專校長,並任中國美術作家協會理事長,主編天津《益世報·藝術周刊》。

  政治面目:無黨派,自由主義者,無強烈的政治主張,重才重感情,主張為藝術而藝術,教導學生以成大藝術家為目的,主張寫實但技巧重於內容,生活還簡樸,有血壓高病,不大接見人。

  政治背景:與國民黨在朝高級軍政大員關係密切,如李宗仁、朱家驊、胡適之等。其前妻蔣碧微系國民黨員,並任國民黨參政員等職。

  解放前國民黨曾派專機來接他南飛,當時他有些猶豫,後經進步教授進行解釋,又因其對藝專有些留戀,及自己藏畫很多,不便搬走,最後決定留下。解放後開始認為思想轉變是很容易的事,經過一個時期後才知道不是那麼簡單了。他在開學的講話中,對同學自治還是不相信的,現在對軍管會的意見表示很願接受,但又很怕得罪人,如解聘壽石工即如此。對學校行政目前已不把持己見了,曾表示願為新的為人民的藝術努力,但並未真正解決提高與普及的問題。他僅僅初步的在思想起了一些變化,對新民主主義有了一些基本上的認識,他本身存在著可能改造為新的藝術教育的某些條件,但尚需一個相當長的鬥爭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