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陽花沒有改變台灣超穩定結構

http://www.CRNTT.com   2014-10-05 10:04:54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訊/學運對台灣社會來說不是新鮮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台灣歷經兩次政黨輪替,一般認為民主已臻成熟,卻發生了太陽花學運,其規模與衝擊更超過1980年後期以來的歷次學生運動。如今,這場運動的短期效應已逐漸沉澱,應該可以冷靜探究其本質與長期影響。
 
  台灣《中國時報》27日社論指出:太陽花學運導因於台灣“立法院”審議《兩岸服貿協議》時的藍綠對立,其訴求雖然多變,主軸是反對、質疑兩岸經濟的進一步一體化,希望透過設置層層障礙,減緩兩岸經濟整合的步伐,太陽花學運的領導人普遍具有“台獨”傾向,更藉由這場群眾運動渲染台灣民族主義思潮與情感。
 
  在太陽花學運過程當中,若干老牌的、過氣的“台獨運動家”一時之間找到了舞台,獲得了新血,新老“台獨”之間完成了政治上的“隔代遺傳”,反倒是面臨兩岸政策轉型抉擇的民進黨,和太陽花學運的骨幹出現若干扞格。太陽花學運另一個現象是,“台獨”主張在台灣社會出現貧富分化、財團壟斷、青年失業的趨勢下,將“台獨”政治主張和民生社會經濟面向的政策論述結合起來,使得原本早已褪色的“台獨”論述一時之間仿佛出現了新內涵、新生機。
 
  最後,太陽花學運中崛起的青年社運、學運分子紛紛迅速的投入政治,即使他們對政治的看法還是立基於對現實的稚嫩想像,但是從學運政治明星的出現,到草根政治的參與,台灣政治版圖確實出現了一些新裂縫,其未來裂變的方向還在發展之中。
 
  包括大陸、美國和日本各方面的台灣研究單位,都密切關注太陽花學運究竟對兩岸關係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關於這個課題,我們認為應該充分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太陽花學運確實反映了相當部分青年對兩岸關係的疑慮,不容否認,由於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的所謂本土化教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根絕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連帶,青年世代對於“中國認同”無疑是陌生的、冷淡的。但是這不等於青年世代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然的、先天的加以排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