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民主運動的目標、策略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4-10-08 09:04:31  


“佔中”唯一真正的輸家是香港。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學者王江雨的文章《港民主運動的目標、策略與前景》,內容如下:

  圍繞香港特首普選的博弈,隨著“佔中”的發生,進入了一個對抗的高潮。事到今天,唯一真正的輸家是香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北京因為攜實力和頑固看法而不肯妥協外,泛民自身的策略也實在大有問題,對如今難以收拾的凌亂局面難辭其咎。內部日益分化的香港,其前景不容樂觀。
 
  香港民主派爭取普選是一場和北京中央政府的政治博弈,在某些人認為簡直就是“民主革命”。說到根子上,這也是爭取政治權力的重新分配,使泛民等政治力量不僅能在香港管制架構中有效參與,甚至是掌握管制權。既然所爭取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應該制定實實在在的策略,採取實實在在的手段。可惜,泛民迄今為止所理解和奉行的策略手段,完全可以用兒戲來形容,可謂理想、浪漫和幼稚兼具。
 
  首先,泛民的指導思想基本是一套空洞寬泛、來自他鄉的民主理論和實踐。也許民主的基本目標和形式具有普適性,但實現民主的手段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要意識到這是個實力的博弈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過程,絕不是幾句教條所能解決的。筆者曾和一個泛民議員交談,他津津樂道於自己以醫生的專業身份,曾專門進修碩士級別的民主課程,論文也是關於台灣的民主運動歷史,是以很了解民主。但是,台灣的民主鬥爭條件,在香港是否合適?我幾乎沒有看到對此有什麼深入的思考。相反,泛民領袖頭腦里充滿“公民抗命”、“街頭鬥爭”、“遊行抗議”等教條手段,且除此之外幾乎不知還會做什麼。
 
  其次,泛民鬥爭目標不清晰,經常混淆直接目標與間接目標,處在一種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狀態。如果爭取普選“奪取政權”為第一要務,就應該集中資源朝這個方向進行戰略性的努力。但是我們常常看到,泛民將爭取普選與其他事情勾連起來,如在中央安排的北上會談活動中,攜帶“六四”敏感資料闖關被攔,導致泛民人物無法參與會談等事件,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且這種攜帶敏感資料闖關的行為,其實也未見得是真心實意的關懷,而常常是出於表演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