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經濟:對GDP增速回落應有定力

http://www.CRNTT.com   2014-10-23 09:48:08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國家統計局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3%,增速比第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為近6年來新低。對於習慣了GDP調整增長的國人來說,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數據。

  京華時報發表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文章分析,作為反映中國經濟現狀及前景的最關鍵數據,GDP增速的回落意味著什麼?

  7.3%回擊了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判斷。今年以來,隨著美元轉折點的到來,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甚至出現市場動蕩。中國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呈現出邊際效應遞減,經濟結構調整的挑戰空前嚴峻。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聲音再起。但是,7.3%的增幅仍足可居於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這表明,中國經濟仍有能力維持中高速增長,不會因外部環境變化而出現自由落體。

  7.3%是在內部政策回歸常態後取得的更真實的增長。儘管從近6年的時間跨度看,這一數據是最低點,但結合這一時間跨度內的政策變化可以得出結論:這是泡沫最小的增長。6年前,為了對衝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實施了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反周期調控的結果,是GDP獲得了反周期式的增長,儘管數據炫目,但其中不乏泡沫。而7.3%是在貨幣政策保持相對穩健,房地產及其下游13個主要產業開始回歸常態的情況下取得的,是調控回歸常態後的常態反應。就此而言,增速不僅不低,而且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過去中國經濟之所以需要較高速度的增長,其主要原因在於,在社會保障仍處於較低水平的情況下,只有維持GDP的較快增長,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現在一方面社會保障水平底線在不斷抬高,另一方面事實證明更真實的經濟增長更能有效地提供就業崗位。與7.3%的增速回落與隨的另一個數據是,今年全國已經提前完成了創造10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

  文章指出,以更從容的態度去看待GDP漲落,才更有可能解決經濟增長中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各行業庫存普遍嚴重、削減“三高”產能推進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導致消費內需不旺、實體經濟得不到有效金融支持、不同性質的市場主體仍沒有獲得平等待遇等等。顯然,即使GDP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也無法讓這些問題自動獲得解決,相反在一個貌似成功的模式下這些問題會愈顯突出。

  因此,只要經濟仍在合理區間運行,就應視作能夠推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時機,用改革培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對GDP增速回落越有定力,就越能對經濟前景作出準確判斷,同時抵禦住種種重啟刺激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