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望聞問切”研究金正恩

http://www.CRNTT.com   2014-10-28 10:56:49  


 
  所謂“聞”,就是通過公開信息進行分析,試圖從中發現“重大隱情”。

  如仁川亞運會期間朝鮮黨政軍三位領導人同時出訪首爾,就曾成為一些分析家的分析依據。

  朝鮮官方、軍方措辭的變化,對金正恩及其家人、高官言行活動的報道,某些敏感行動的多寡,各種公開的經貿數據,甚至電視台主播穿怎樣的衣服,等等等等,都是“聞”的重要“功課”。

  所謂“問”,就是走訪調查,通過對知情者、信息源的訪問,獲取必要情報。

  這些信息源和知情者來源龐雜,既包括朝鮮駐外人員、親朝團體成員,也包括形形色色的“脫北者”,還包括因各種原因出訪過朝鮮、甚至接觸過朝鮮高層的外國人,如記者、運動員、商人、學生、廚師,等等。

  所謂“切”,就是派遣情報人員直接滲透調查。

  《今日美國報》2012年曾披露稱,CIA局長波特.J.戈斯2004年上任時曾指示加強對朝間諜派遣工作,而韓國官方承認的對朝滲透計劃雖號稱結束於上世紀80年代,但許多信息都顯示,他們一直未曾忽視“切”的工作。

  此外,採用各種公開、合法身份進入朝鮮或接觸朝鮮外派人員,借以搜集情報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搜集情報的慣例,大家心照不宣,且不僅政情、軍情部門會會採取這種方法獲取情報,非官方的機構甚至新聞媒體出於種種目的,也會採取這種手法獲取“獨家猛料”。

  “老中醫”的“測不准”

  “望聞問切”能否“測得准”,成了近期中國微博上熱議紛紛的話題,而針對朝鮮、尤其金正恩的情報搜集、分析和推理,卻是出了名的“測不准”。

  事實上這種“測不准”由來已久: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外界直到50多小時後才得知;金正恩本人直到上台前不久,其確切姓名才由朝鮮官方出面核實,而其妻子李雪主更近乎“橫空出世”;所謂“玄鬆月之死”等如今被證明為虛假、當時卻曾廣泛流傳並成為眾多分析素材之一的“猛料”,也讓不少機構、專家顔面掃地。

  “望聞問切”四招並用,何以還經常“測不准”?

  首先,朝鮮本身控制嚴密,對外信息渠道狹窄稀疏,外界難以獲得穩定可靠的情報源;朝鮮在互聯網和電子數碼時代是個不折不扣的另類,國內使用互聯網、手機者為數不多,且功能也受到嚴格限制,這讓外界即便想了解朝鮮社會的普通信息,都顯得十分吃力,何況被視作“機密中機密”的最高領導人信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