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邵宗海:沒有溝通議題的“王張會”

http://www.CRNTT.com   2014-11-15 09:29:50  


邵宗海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兩岸與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邵宗海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沒有溝通議題的“王張會”》,內容如下: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11月12日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場進行的“王張會”,是兩人今年第三度的會晤。如依見面次數之多來說,真的不得不以“密集”一詞來形容。再以溝通管道暢通來看,兩岸之間也應在相互認知上有充分的理解。

  不過,今年兩岸關係發展的現象,似乎並沒有出現像上述理論上的期待。先是“服貿協議”被擱置在立法院,讓北京覺得不可思議;接著爆發“太陽花學運”更是讓北京傻眼,甚至一度還嗅出北京對台政策可能會有調整的訊息。

  雖然在張志軍今年6月回訪之後,兩岸關係看起來似乎可以回溫,結果張顯耀案突然發生,引發台北指控張可能有向大陸官方洩密的趨向,結果兩岸之間本就較為脆弱的互信基礎,頓間又受到強烈衝擊;接著後續的陸生台諜案在大陸的報道,台灣高階公務員禁赴大陸進修在台灣的宣布,確加深了兩岸之間的猜疑;加上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團體時,突然提出久未聽到的“一國兩制”一詞,引發台灣朝野的反彈;而在香港佔中事件之後,馬英九亦在雙十談話中表達對此持正面看法,並呼籲北京應趁此讓大陸走向民主憲政的發展,更加引來國台辦發言人對他談話表達不該有“說三道四”的批判,一時間兩岸關係的發展似乎立即顯示出有“停格”或“後退”的現象,確讓一些關心兩岸的人士為之憂心不已。

  理論上,王張兩人在此時刻再度見面,應該讓兩岸產生點信心的加值才對。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一次會晤,事後卻沒有讓很多人感受到在形式上有一種實質的進展。這樣的評估,可從下面的例子來說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