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偉彬:台灣政治力量的重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4-12-02 09:28:07  


 
  一是不會簡單地在藍綠兩大陣營中選邊站。儘管現在我們習慣上將台灣政黨分為藍綠兩大陣營,但藍綠的二分法事實上是在2000年以後才形成的,而青年世代,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對統獨議題已經不再像父輩一代敏感。相反,2000年以來的十幾年間,是兩岸整合度最高的時期,但卻也是台灣年輕族群對台灣身份認同、台灣意識更為強的時候。當然,這並非意味著他們更加傾向於“台獨”。

  二是不再以經濟發展為最高價值,而是轉向“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即青年人會更加注重的是個人價值的體現、自我表達和非物質上的價值滿足。此次台北選戰,某種意義上也是這兩種不同價值取向的對壘。連勝文主打經濟牌,事實上與馬英九第二任期內的施政主拼經濟一脈相承。連勝文越是強調其財經背景,越是頻繁拜會大財團、大企業,越是有大企業家為其背書,其結果只是離青年族群越遠、越強化其“權貴”的形象。

  換句話說,今年3月份爆發的太陽花運動,並沒有讓其意識到唯經濟發展為最高價值的思維,與青年世代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上的衝突。儘管連勝文選戰的最後幾天頻頻使用“我們的年輕朋友們”的用語,試圖拉籠青年人的選票,但顯然已為時已晚。

  總之,此次台灣地方政治版圖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國民黨在台北選戰的失利,意味著以藍綠作為劃分台灣政治力量的時代即將結束。台灣的當政者應當注意到,台灣這些年來社會運動背後所呈現出的價值取向以及其運動模式的改變。柯文哲雖然具有深綠背景,但卻能通過超脫藍綠兩黨傳統的選戰方式來贏得台北市長選舉,背後意義深長。

  題:鄭偉彬:台灣政治力量的重大變化  

  作者是中國廣州自由撰稿人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12月0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