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經濟治理格局中的APEC:角色、挑戰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4-12-07 10:44:08  


 
  第二,議題泛化的挑戰。APEC成立初期,主要致力於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和加強經濟技術合作這三大支柱性的領域合作。1997年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APEC開始關注金融安全議題。1999年奧克蘭會議,APEC以非正式外長會議形式對東帝汶局勢進行討論,開辟了政治問題進入APEC議題的先河。2001年,9.11事件的爆發,反恐問題開始進入APEC的議題。隨後,氣候變化、反腐敗、傳染性疾病、自然災害救助等更為廣泛的環境、政治和社會議題被納入到APEC議程菜單。議題泛化的根源在於全球經濟治理與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的相互影響和關聯,而且領導人峰會的性質決定了APEC無法避開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討論。實際上,不僅APEC如此,G20過去幾年的峰會也印證了這一點。例如,2013年G20俄羅斯聖彼得峰會的一個最大焦點就是敘利亞問題。議題泛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對組織能力的要求也隨之上升,APEC面臨是否有能力就廣泛領域進行有效合作和落實的挑戰。更為關鍵的是,隨著議題的擴展,經濟領域的合作面臨被稀釋的挑戰。因此,對APEC而言,如何處理好議題泛化的問題是未來該機制發展的一個難題。就領導人峰會而言,熱點的政治安全問題討論難以避免,但是這些熱點問題只能是臨時性的議題,而不應將其列入APEC的長期議題中。列入APEC長期議題的至少是與經濟發展與合作具有相關性的議題,不然議題的無序泛化之後,不僅會增加APEC機制的負荷,而且會影響到其核心戰略目標的實現。

  第三,利益多元化的挑戰。APEC成員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既有大國,也有小國;既有主權國家,也有非主權經濟體;既有貿易盈餘國家、也有貿易赤字國家。此外,APEC成員在政治體制、文化傳統、宗教文化、民族構成、地理特征等各個方面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APEC在所有議題上的協調難度和共同行動的難度。面對著複雜、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形勢,APEC成員在深化各自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也在上升。APEC中期評估也證明了,因為APEC成員的經濟發展存在多樣性,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內經濟政策,在貫徹APEC基本原則的條件下按確定的時間表實現茂物目標對APEC而言是巨大的挑戰。所以,如何協調不同利益,凝聚共識,是APEC合作的一個長期性挑戰。

  第四,整合區域合作機制的挑戰。在亞太地區有著多層次和多種類的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機制,如東盟、中日韓與東盟分別建立的3個“10+1”合作機制、東亞峰會、以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等。從發展趨勢看,APEC如果能通過構建FTAAP的戰略目標,將TPP和RCEP整合在一起將是有利於地區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的有效舉措。就東亞地區重叠的合作機制而言,不僅存在相互競爭的問題,也面臨加深利益分化和差異性的問題。還有,多重的峰會機制,不僅消耗著領導人的精力,也會耗散成員國間有限的合作資源。因此,APEC在多重的地區合作機制以及更高層次的全球合作機制中,面臨被選擇和被邊緣化的挑戰。例如,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分別缺席了在印尼巴厘島和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的APEC會議。此外,就2014年的APEC峰會而言,其結束後接踵而來的是緬甸主辦的東盟峰會(EAS),以及在澳大利亞布裡斯本的G20峰會。美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三個組織的成員國。如果APEC與其它峰會相比沒有實質性的成果,難免被邊緣化,其必要性也大打折扣。從全球經濟治理的現實看,達成共識相對容易,但是落實起來卻困難重重。實質性成果不僅僅是寫進宣言和共識中,更為重要的是隨後的行動計劃制定和落實。APEC要想實現整合地區合作機制的目標,必須要在共同行動和落實能力上有所加強。就2006年就已經提出的FTAAP設想而言,2010年APEC橫濱會議發布了《走向FTAAP之路》(Pathway to FTAAP)的文件,提出“我們同意將亞太自由貿易區從意義性願景變為更加具體的願景,並將其作為深化APEC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途徑。”如何將FTAAP成為具體的願景,2014年的APEC北京峰會最受期待的一個成果便是建設FTAAP路線圖。如果APEC能夠在共同路線圖的指引下,成功整合碎片化的區域合作機制並實現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APEC將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合作組織,也必將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最強推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