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論壇:佔中之後香港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00:22:16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中評論壇報道組)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日以“佔領行動如何影響香港的現在與未來”為題在香港總部舉辦思想者論壇。論壇由嶺南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郭益耀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前主任鄭赤琰、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嶺南大學經濟學系主任何濼生、香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霍啟昌、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參與本次討論。

  各位專家、學者從政治、行政、司法、傳媒、教育方面分析本次佔中的原因認為:第一,通脹、房價過高、向上流動收窄等經濟社會因素削弱了青年人對未來的信心;第二,傳媒對特定事件的集中、過量、甚至扭曲的報道影響了青年人整體對內地以及中共的觀感;第三,行政司法化影響了港府的效率,導致許多善政不能得到實施;第四,國民教育未能實施、通識教育中存在的誤導成份對青少年影響深刻,除了慢慢改,目前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第五,對本次佔中責任人能否嚴判,對未來若干年類似運動是否捲土重來有震懾性影響。

  鄭赤琰:司法、教育、傳媒是誘發佔中的深層次原因

  佔中比較直接的影響在兩個方面。第一,執法出現問題。佔中者霸佔道路,扎寨兩個月有餘,無視大家的道路使用權。香港只有2.8萬名警察,如果以一對一算,香港的警力嚴重不足。港英時代,警察只是維護社會治安,完全不涉及政治事件。回歸之後,在不出動解放軍的情況下,警察不足以處理這類政治事件。可以參照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經驗,成立鎮暴隊。

  第二,司法如何研判。本次佔中抓了500多人。在行動開始之間,何俊仁、梁家傑、戴耀廷等已經研究了香港的法律,採取相應的策略,使得涉案人士很難得到與之相應的刑罰。

  反對派一直在鼓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如果立法會無法通過政改方案,政改拉到,則一定要把握好2015區議會和2016立法會選舉的機會。通過本次佔中,泛民失分不少。如果能趁機取得立法會的2/3多數,把版圖變成三七開,則立法牽制行政的狀況會有所減輕。

  司法、教育、傳媒是誘發本次佔中的深層次原因。現在的司法嚴重干擾行政,負擔太重,中央釋法可以是解決思路。教育上,政府和學校、學生和校長應該多溝通。學生會到底代表誰,是否有授權,校方有責任對學生講明白;政府到底有哪些忌憚和難處,也應該和校長說明。傳媒上,媒體不應該跨越報道新聞這條底線去製造新聞,法律應該對沒有根據的報道進行約束,新加坡的經驗值得效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