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預期速度回調是新常態下理性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12-29 09:56:58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和召開時,不少人認為中央會對經濟增速提出要求。但關於經濟工作會議的權威報道中,並沒有涉及2015年的具體增速目標。至今,有些人還是念念不忘以前的高速增長,認為應該採取一些刺激措施提升經濟增速。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潘璠文章表示,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保持高速增長,只是一定歷史時段內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今年的實際增速還是明年的預期增速,都將低於以往或者與之持平。正視並允許速度適度回調,正是適應新常態、尊重經濟規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和理性選擇。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以高於世界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多年。曾經長期維持兩位數,後又延續了多年的“保八”。不僅速度長期在世界範圍內領先,總量也已經居世界第二,並非多年前可比。比如,2012年、2013年,中國GDP增速都是7.7%,但2013年的淨增量剔除價格因素後多增了約3000億元。而2009年,增速為9.2%。就增速來看,2013年的7.7%雖然明顯低於2009年9.2%,但就淨增量而言,2013年卻大大高於2009年。所以,如果今年比去年、明年比今年,增速或降低零點幾個百分點,但由於基數擴大,淨增量反而會越來越大。

  同時還應該看到,長期以來,我們在努力爭取較高增速且使其盡可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一方面粗放生產經營導致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增長點又相對集中在房地產、汽車、冶金等少數領域,且存在因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增加導致潛在金融風險加大、資源環境遭到破壞等諸多問題。因此,中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階段,這既是發展進程中的必經階段,也是針對存在問題主動調整的一種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一些學者和管理部門常強調經濟增速不能低於多少多少、否則就如何如何,如影響就業等等。這樣的說法其實是缺乏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支持的。從核算角度看,如果總產出是100,中間投入是80,增加值就只有20。如果提高效益、減少中間消耗,總產出90,中間投入只有60,增加值就是30。雖然30是20的1.5倍,可因為效益提高、消耗降低,這樣的速度並不會帶來就業的增加。但我們不能因此不去提高效益。2013年經濟增速為近年來最低,但安置城鎮就業卻為歷史之最,也表明兩者間並沒有線性關係。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速都比我們低,難道這些國家的新增就業都長期絕對下降嗎?應該不會。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就業與增速簡單捆綁。特別是,當前存在的就業問題主要是需求結構不對稱。這應該通過調整結構、改進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加以解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