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政治兩面人”楊衛澤的人生煎熬

http://www.CRNTT.com   2015-01-10 09:01:19  


 
  楊衛澤究竟犯了哪檔子事?目前依然只有媒體對傳言的“整合、加工和包裝”,但有一條傳言若在日後被證明可以坐實,無疑是楊衛澤政治人生的最大悲哀:楊衛澤2004年11月出任無錫市委書記直至2011年2月,在此期間,周永康於2007年當選政治局常委並於2012年秋卸任,如果在此期間楊衛澤的確傍了周永康之“大腿”,無疑是楊衛澤為官半世的最大昏招。 

  筆者姑且不議人身依附、拉幫結派、擁立山頭乃中共執政之大忌,亦是高級幹部為官之大忌,單從外派蘇州、主政無錫、掌管南京,從當選十七大代表再到十八大代表再到十八屆一中全會當選後補中委,楊衛澤為官的上升空間其實早已打開,並不需要周永康予以額外的開掘…… 

  但凡“政治兩面人”,其本質上一定是個政治投機者。從大歷史觀有角度,政治投機者皆不會有“好下場”;從現實生活的微觀角度,政治投機者也許會風光一生一世,但這依然只是表象,內核是其一生一世都活得“心累”和“心寒”——楊衛澤顯然是這個特定群體的一個最新代表。 

   楊衛澤的案情有待官方權威發布。在這一等待期,社會各界尤其是執政黨本身,尤該深刻思考:什麼是中國官場批量滋生“政治兩面人”的氣候與土壤?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有那麼多的官員或主動或被動地滑向了“政治兩面人”的泥淖難以自拔?為什麼一個45歲就擔任省委常委、並連續跨屆擔任9年省委常委、深得組織長期培養、信任的高級官員最終還是轟然倒下了?為什麼從年齡上劃線,楊衛澤“出事”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筆者以為,根子上的問題不是出在人的本性之“惡”,不必遷怒於市場經濟這只“大染缸”,也不必過分強調權力不受監督雲雲,而是整整兩代官員政治信仰的整體性缺失,至少是嚴重不足。普通人有信念,生活才有目標。官員有政治信仰,拒腐防變就有了最管用的“原始抗體”和主心骨。 

  信仰一旦缺失,官員在政治上必然缺鈣。官員在政治上立不起來,就不可能在履職時對權力抱有敬畏感以及行權時的神聖感。此外,缺乏政治信仰的官員不可能擁有感恩情懷,亦不可能有自律意識。再一方面,楊衛澤這一代的官員群體,普遍缺乏嚴肅、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紀律生活、民主生活等“黨內三會”的嚴格錘煉,導致他們在行權時不同程度缺乏(少)政治責任感和政治擔當意識。 

  而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學習建設和黨委、黨組自身組織生活的長期不健全,黨組織內部批評與自我批評事實上的“長期廢止”(在習大大主政前全國皆如此,習大大主政後局面已開始逐步有所改變)等一系列弊端與病態,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和間接“害”了一撥又一撥的“楊衛澤們”。 

  “楊衛澤們”的腐敗不同於“59歲現象”式的腐敗,是一代“接班人的腐敗”。其對中共的政治殺傷力顯然比“59歲現象”更甚。楊衛澤這一代高級官員,都是文革結束後重新恢復高考後的科班生,自從他們進入高校的那一刻起,各類思潮紛湧而起。隨著思想糾偏和反腐力度的不斷深化,時至今日,思想界的風氣才有所改觀。所以,“楊衛澤們”的下場雖說是自作孽所致,但他(她)們思想理念也並非憑空而生。貪官要清除,反腐制度要建立,但“楊衛澤們”及整個國家為此支付的沉痛代價再次警示我們,反腐敗僅靠“老虎蒼蠅一起打”,僅寄望於建立防範制度還遠遠不夠。必須再跨前一步甚至兩步,從更原始的政治信仰抓起,首先從目前在崗的中高級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信仰抓起,從目前的在校大學生抓起——能認真切實的抓起來麼?筆者以為,這正是人民已然認定習大大“與眾不同”及對習大大充滿政治期待之所在。 
 
  原標題:“政治兩面人”楊衛澤的人生煎熬 

  作者魯寧是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 來源:2015-01-09 08:16:5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