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讓日子過成段子的那些App

http://www.CRNTT.com   2015-01-22 12:22:05  


 
內涵和漫畫齊飛

  這兩年,內涵段子和搞笑漫畫成為段子App的生力軍。前者雖然有情色和冷幽默的段子,但網友更是對其中的新聞屬性情有獨鐘,例如2014年“監獄風雲”+“射雕英雄傳”的版本,讓進去的幾位名人以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身份排排坐,而未出場的中神通成為最深的梗。

  法國2012年成立了一個名叫Le Gorafi的網站,名字是“le Figaro”(《費加羅報》)的字母重新排列。這是一個以幽默風格製造虛假和惡搞新聞的網站,也有App,成為當下法國年輕人的最愛。上面的“新聞”都是最新最搞笑的,而且總是影射時事。例如,在2014年初法國媒體曝出奧朗德總統戴著摩托車頭盔密會女演員朱莉·葛耶(Julie Gayet)後,Le Gorafi就出現“補刀之作”——描述葛耶為了躲避狗仔隊拉著樓下的頭盔男匆匆上樓,卻發現其實是個送外賣披薩的,第二天一大早外賣小子在女神的床邊發自拍照表示:“這是我得到最好的小費!”

  由於諸多原因,國內的段子一旦涉及政經新聞就有些敏感,目前主要在文娛界施展拳腳。而一些經紀公司也喜歡找內涵段子來為某位藝人或者某個電影做宣傳,讓網友在轉發段子的同時做免費的廣告。

  而搞笑漫畫彌補了照片消耗大流量的硬傷,又比單純文字更有即視感。如“暴走漫畫”和“快看漫畫”,就是一種流行於網絡的開放式漫畫,通過誇張的頭像來表達漫畫人物的心情,可由不具備美術功底的普通網民製作並發布。一個基本的評價是:“這年頭什麼人都可以自稱是漫畫家了”。畫得好不好沒關係,只要人物吐槽精准就夠了。視頻網站風靡的《十萬個冷笑話》就是成功代表之一。但純粹走漫畫路線的App,究竟能有多少生存下來呢?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內涵段子還是搞笑漫畫,這類App也只能找企業收取植入式軟廣和品牌合作的費用,而這又回到了粉絲經濟的範疇,一個聚合App的用戶規模和傳播力量,可能敵不過普遍的社交平台。如果被BAT收購,算不算段子App的出路呢?

鏈接:海外搞笑App生存模式

  通常國內App總會拷貝國外成功模式,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海外搞笑App主要以圖片為主,尚未實現IPO,頂多是經歷幾輪風投融資。而純粹靠文字段子取勝在國外並不流行,這也讓這一產業的前景不太明朗。

  Cheezburger

  成立於2007年,提供的核心內容是“可愛的動物圖片+搞笑的拼寫錯誤”。據說當過記者的本·韓(Ben Huh)在創立這家網站第一天就有利可圖了,因為Cheezburger除了擁有巨大的頁面瀏覽量和廣告量之外,還設立了LOLmart商店,出售書和賀卡等印制產品。迄今為止,Cheezburger從Foundry Group、軟銀、Avalon Ventures等風投那裡募得了6900萬美元資金。不過Cheezburger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在數字娛樂產業打開局面,在移動端方面的進展不盡如人意。

  9Gag

  2008年創立於香港的“九笑”(9Gag)也是以圖片見長,是一個搞笑內容聚合網站,在2011年之前一直處於緩慢增長的狀態,2012年搬到舊金山灣區後呈爆發性增長,並推出了App,此後獲得了280萬美元風投。美中不足的是,9GAG的許多導入依靠“抱大腿”,2014年在Facebook、Twittter、Instagram上的粉絲量達到1200萬、260萬及340萬。

  Imgur

  2009年成立,由於能夠按照各種UGC圖片的受歡迎程度排列,而成了一個圖片搞笑網站。2012年達到月瀏覽量20億,2014年獲來自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會(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4000萬美元A輪融資。

  Viralnova

  2013年成立,以有趣、有價值為宗旨,每日更新3-6篇文章,十分注重圖文質量。創立8個月就月訪問用戶超過1億,僅有3個人維護(其中2人是兼職),月收入達幾十萬美元,且上面只有Google AdSense等少量廣告推廣。受到多家風險投資青睞,但目前拒絕任何投資。

  作者:金姬  2015-01-08 10:53:24 來源: 新民周刊(上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