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馬逸群:“基地”組織分支的共性與個性

http://www.CRNTT.com   2015-02-22 00:02:47  


 
  (1)都紮根於貧窮動蕩的地區

  通過上文對兩大“基地”分支發展狀況的梳理,可以發現,貧困動蕩的地區是“基地”恐怖勢力活動的溫床。無論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也門,還是北非西非的馬里、尼日爾、毛里塔尼亞,都是極其貧窮的國家,人民生活困苦,自然對現狀有著強烈不滿,希望推翻現有政府。“基地”組織領導這些窮苦的民眾反對政府,並利用自己的雄厚財力吸引民眾加入,使加入“基地”組織者獲得物質犒賞,也就獲得了相當的民眾支持。

  而也門、馬里等國又是動蕩的國家。也門國內就有前南也門的分離勢力、北部胡賽什葉派武裝分裂勢力,都在同也門政府長期交戰。馬里北部圖阿雷格人也一直希望脫離馬里獨立,馬里政府內部亦時常出現政變。阿爾及利亞也在20世紀90年代長期陷於內戰狀態。2010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更是讓也門、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等國一片混亂,這些國家的政府除了要打擊恐怖分子和分裂勢力,還要應對政治反對派的發難。動蕩阻礙了經濟發展,造成了更嚴重的貧困,而貧困又引發更嚴重的動蕩,“基地”組織就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做大做強。

  (2)都具有鮮明的本土化特點

  “基地”本部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的衰落除了因為美軍的強力打擊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地”組織在該地區難以實現本土化。本.拉登領導下的“基地”組織成員以阿拉伯人為主,在普什圖人為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地區難以融入當地社會,而代表普什圖人的伊斯蘭極端組織就是塔利班。事實上,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把本.拉登視作遠道而來阿富汗的客人,塔利班認為自己才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理所當然的統治者。一方面,塔利班希望看到“基地”組織在阿富汗襲擊美軍,但另一方面,塔利班對“基地”也心存芥蒂。而美國利用了這一點,在不妥協地打擊“基地”組織的同時,卻時常敞開與塔利班談判的大門,最終,“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受到重創,塔利班卻依然活躍。

  但在也門和馬格里布的“基地”分支就很好地實現了本土化,從頭目到基層武裝分子大多是也門和馬格里布血統的阿拉伯人。“基地”組織分支也關注也門和馬格里布地區的社會民生問題,對參與“基地”活動的民眾發放津貼,使用合法和非法手段(如走私、販毒等)使民眾致富,馬格里布的“基地”組織甚至還承擔了護送商隊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任務,這些手段收買了人心,提高了當地民眾對“基地”組織的支持。這種局面也令國際社會對“基地”組織的打擊頗為棘手,因為經常分不清人群中誰是恐怖分子,誰是平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