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03-24 10:03:25  


 
  不論富貴與貧困,環境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經歷過多次大面積的霧霾後,全民的環境意識和權益被激活,環境開始成為一個公共話題與政治問題,這些年因環境破壞引起的群體事件已越來越多,政府也真正意識到不解決環境不行。所以在去年,重新出台了被稱為最嚴厲的環保法,強化了政府責任,明確環境保護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對政府及其有關負責人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完善了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重在源頭管理和過程管理;集中解決環保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環保部門可以對污染企業實行日罰。值得一提的是,新的環保法還規定了環境信息的公開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參與制度和訴訟制度,允許環保組織對企業進行公益訴訟,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將開啟公民環境參與之門。

  政府工作報告除表示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外,還提出要採取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拓展重點生態功能區,辦好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等措施。

  從其他國家的環境治理經驗來看,要改善環境,一方面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改變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決策模式和管理方式,做到決策透明化和陽光化;另一方面是嚴格環境立法,啟動公民環境參與,形成環境參與的強大公民行動。如此才能還公眾一個美麗家園。

  文章指出,中國的事情能否辦好,關鍵在執政黨和政府。事實上,對一個壟斷社會關鍵權力和資源的政府來說,無論是經濟發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反腐敗以及社會治理,都和它有關。而某些政府部門的問題,則是有權太任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了一定篇幅,從四個方面談了如何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即要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堅持創新管理,強化服務,著力提高政府效能;堅持依法用權,倡儉治奢,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堅持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切實做到勤政為民,把中國政府建設成一個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句話,成為一個現代政府。這就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說,政府要“大道至簡,有權勿任性”;換言之,政府不應將簡單的事情弄得太複雜,太複雜了,權力就會任性,但這需要為權力劃定清晰邊界,精簡政府職能。

  儘管技術的發展為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提供了高效手段,但是,中國政府本質上還不是一個現代政府。因為現代政府的一個本質特征是權由法定,依法行政、依法用權,沒有對權力的高度自覺,權大於法,權力在使用過程中就會任性,怎麼方便怎麼來,怎麼有利怎麼來,從而,公民的各項權利勢必會遭到權力及其使用者的侵犯。

  要使政府成為一個廉潔高效具有公信力的良善政府,就須按照治理現代化要求對政府予以改造,首先對政府應限權,把政府打造成一個有限政府。政府並非管得越多越好,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政府的效率是建立在只管該管的事情基礎上,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全攬在手,事情管得多,就需要相應的權力去支撐,否則,有責無權,事情不可能做好。而賦予政府過多過大權力,又必然會帶來腐敗後果。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腐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權力尋租。

  目前,對政府限權,除了用法律明確規制政府的權力外,另一方面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去年中國政府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47項,其中,關係投資創業創新和就業的有160多項,涉及社會組織、事業單位業務活動有70多項,有力地激發了市場和企業的活力,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了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今年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安排,將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針對公民和法人的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範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簡化註冊資本登記,制定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中國正處在一個發展並向現代化社會邁進的過程中,所謂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主要是指要減少過去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尚未改變的、對市場或社會過多介入的事項,讓市場、社會組織和公民少受政府不必要的管制,能夠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務和命運。當權力在制度約束下不再任性了,政府自身才能建設好,中國也就不會犯大的顛覆性錯誤。

  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已有部署和決策,就不能大而化之,而應制定一個實施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內中有階段性的目標和任務,有對應的部門,有監督者,越細致越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