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國關係發展到了歷史的交叉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11:38:35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訊/“新型大國關係:中青年學者的聲音”研討會6日在中央黨校舉行。來自中美兩國的數十位國際問題專家學者就中美雙邊關係最新態勢,東海、南海因素,非洲、中東等地區因素,經濟、能源、氣候變化等議題展開討論。

  警惕“潛流”:正視中美發展分歧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表示,中美關係正發生三個方面的新變化:首先是兩國戰略上出現了一些分歧。美方認為中國外交戰略變得強硬,因此美國準備實施新的對華抑制戰略。第二是關於美國東亞政策的調整。美方在試圖利用一些危機來調動盟國參與到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來,來共同應對中國的發展。第三是中美之間的大國衝突形態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比如在金融領域,有美國學者提出“金融武器化”的說法。金融與網絡的結合可能比傳統衝突方式更危險。

  “潛流可能是更可怕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所長達巍認為,雖然在奧巴馬總統任內,中美政治關係基本穩定。但中美關係目前正向消極方向發展,未來兩國關係往“政治上、戰略上敵對”的新冷戰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加大,“我們需要小心。”

  美國《經濟學人》雜誌北京分社社長加迪·愛潑斯坦在會上以“泰坦尼克號”舉例,指出中美關係存在“條塊分割”,比如經濟、能源和氣候變化分區,還有東海、南海問題、網絡空間管理、非政府組織管理等分區。他說,“在某些關係分區中美合作非常好,但是另一些則存在問題。我們必須小心,不能因為在某些分區的成功而忽視問題分區。”

  南海問題:要注意日本這個變量

  談到南海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丹志認為這是一個和政治、安全密切相關的議題:“實際上是中美關係的一個風向標,是衡量中美關係成熟和穩定程度的試金石。”在南海問題上,中美處於不同的困境,楊丹志提出,中國目前面臨的困境是,按照中國現在的體量,在南海問題上採取的任何有別於過去的積極舉動,都會很容易被周邊認為是一種改變現狀的強硬之舉。而美國的戰略困境表現為,一是美國不願意過分地刺激中國,二是美方有學者認為美國的戰略資源在其他地方被消耗,質疑是否有必要在南海投入精力制衡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