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一帶一路”需要各國金融共同參與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06:48:47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資金(金融)融通是“一帶一路”中重要的一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融通需要提供更多惠及各方的公共金融產品,推動金融系統化,整合各方的複雜利益。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提出,首先要積極發揮官方資本與外匯儲備戰略功能。絲路基金的設立體現了中國利用外匯儲備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布局。該基金首先考慮投資的就是回報周期較長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絲路基金的性質不僅是主權財富基金,還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PPP、私募基金等很多民間資金完全可以參與絲路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適合長期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也可參與絲路基金。

  中國還應繼續用好中國-東盟、中國-歐亞、中國-中東歐等多支政府性基金。有的基金已成功運作了數年,積累了相對豐富的項目建設經驗,促進了區域的互聯互通。

  除了用好國內資金,“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獲得世界銀行、出口信用機構、其他多邊機構、各國國有基礎設施銀行的金融支持也至關重要。國內的援助資金、絲路基金等可作為牽頭方組建銀團,加強與受援國以及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一帶一路”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決方案。

  其次要構建跨區域多元化金融市場框架體系。創新“一帶一路”以及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融資方式需要打造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市場框架體系。

  一方面,需要加大開發性金融力度。開發性金融是介於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之間的金融形態,在實現政府與市場兩種機制的有效連接、克服“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方面有獨特優勢。

  “一帶一路”中的基礎設施項目大多帶有公共產品屬性,社會效用較高,但投資周期長、經濟收益低,這就要發揮開發性金融的主要力量。

  首先要加大開發性金融機構資本金補充力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資本金補充機制,利用外匯儲備充實資本金,提高以上繳稅收、利潤作為資本金再投入的比例。

  其次要引導商業銀行與開發性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為“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大金額、長期限的融資支持,把融資業務與多元化金融服務結合,特別是利用銀行信息中介功能,助力企業跨境併購和重組。積極開展國際併購貸款、工程項目貸款、國際保理等業務,綜合利用普通債務型、優先債務型、等多種投融資組合,為企業融資提供多樣化選擇。

  另一方面,夯實“一帶一路”區域金融市場合作。亞洲債券市場的發展促進各國債券市場的不斷開放,推動區域金融市場合作加深。特別是正在籌建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將可以通過發行長期債券或設立各種創新融資工具,吸引其他商業銀行和私人資本投資,解決資金錯配和融資缺口問題。

  三是構建“一帶一路”貨幣互換網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帶來經貿合作新機遇的同時,也給人民幣國際化注入了新動力。

  一方面,要擴大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幣互換規模和範圍。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體系,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建設,擴容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機構。大力培育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進一步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自貿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等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考慮為有需要的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行安排,便利各國相關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另一方面,要支持境內外機構和個人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直接投融資。穩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放寬金融機構跨境貸款審批。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和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建立,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的申請標準已經放寬到多個設有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的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

  為此,可考慮增加境外人民幣貸款,積極擴大人民幣貿易和投資渠道,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同時,發行人民幣債券,深化貨幣互換,拓寬人民幣回流渠道,讓人民幣在境內外流轉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大的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