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嚴安林:兩岸文教交流“物質化”現象明顯

http://www.CRNTT.com   2015-08-24 00:07:51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
  中評社福州8月24日電(記者 黃博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日前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上表示,2008年5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來,兩岸交流成果斐然,成就巨大。但由此產生的問題也不少,如兩岸交流中的“物質化”現象明顯。因此兩岸文教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勢在必行,通過文教交流合作協議建立價值整合的機制化,推動實現兩岸共同的政治認同。兩岸文化交流目標在於從追求共同利益到構建共同價值。

  他表示,自2008年以來的兩岸關係發展實踐也顯示,經濟交流與合作在不斷深化,兩岸文化交流也一直在持續進行,但台灣民眾的認同並未因此而有提升,相反有進一步疏離中國大陸的現象。

  其實,台灣民眾認同危機的原因固然與台灣社會20年來的本土化、“台灣主體意識”上升有關,但恐怕也與20多年來兩岸交流中的過度“物質化”以及台灣當局的有關政策有關。

  馬英九團隊在兩岸關係中只敢碰觸經濟,“逐漸將兩岸關係物質化了。” 部分大陸民眾甚至認為是“大陸一味讓利,台灣見利忘義”。台灣學者認為,大陸採取的各種惠台政策,實際上也是在把兩岸關係“物質化”。大陸是希望通過惠台政策與強化交流,逐漸改變對抗性的“台灣認同”,促進兩岸的統合。

  但存在的問題是施惠於農民的政策,因為台灣農產品的“產銷分離”,掌握運銷流程者可以因此獲利,多數農民則是既不得益也不了解其中過程。而對於台灣企業家說,多數人傾向於“利益歸利益,認同歸認同”,即“錢照賺,立場照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