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登及:北京新古典主義大戰略 攻守兼備

http://www.CRNTT.com   2015-08-24 00:09:32  


 
  由於“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隱性社會”內部原本積澱但未足激活的“疑中”、“反華”潛流已開始揮發擴散。張登及提到,馬英九力圖用弘揚抗戰精神連結兩岸,重振“中華民國”在台灣延續合法有效管轄正當性的作為。但台灣社會幾乎無感,大陸官方的反響也很小。或許是因為執政氣勢衰落,但中共目前對中國國民黨紀念抗戰的冷淡,內蒙陸軍演習中,甚至出現共軍在重慶南路“總統府”巷戰攻堅畫面,也著實令人意外。所以未來相當長時間里,台灣朝野易守、兩岸互信降低、國民黨話語權與正當性在台灣進一步削弱的態勢,相當不好扭轉。

  同時,美、日等國防制中國穩固“霸主下首極”與亞太雙強的部署,必歡迎並加強引導台灣共同遏制北京。張登及強調,“新古典主義”亞歐戰略將使大陸放緩與台北“中央政府”層面的協議協商。原本似有探索開展的基於“各自現行規定”進行政治對話的架構工程,也因“中華民國”憲政正當性的快速淘空趨勢而被擱置。但兩岸政治趨涼,並不等於北京對台的無所作為。

  也就是說,北京對台可能逐漸繞越台北,而更加強勢地、務實地著力對台灣“社會”的工作。張登及說,這一方面是著眼長遠於台灣“世代輪替”的趨勢,也是為如果萬一發生“地動山搖”,預先部署社會支持。對台北未來的任何執政者而言,這種政治趨涼的態勢,也可能與台北政府的兩岸關係治理力量削弱,和台灣同胞在北京“中國復興”路徑圖中更加邊緣化同步。台北政府越被自身社會與北京從內、外同時加以邊緣化,又可能助長台灣社會,特別是青年世代的絕望感和反中情緒的激進化,以及外交和國防戰略更積極明確地聯美(日)制中。

  張登及還說,由於台北面對北京時身居實力弱小一方,北京奮發有為的“新古典主義”將使台灣選擇更少。看似無可避免的剩餘選項是否屬於“可持續發展”的選擇,目前台灣社會也缺乏理性溝通的氛圍。這對台北任何執政者而言,恐怕都是很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