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論壇:香港青年如何看經濟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5-10-02 00:22:19  


中國評論通訊社副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王平(中評社 李仕奇攝)
 
  要讓年輕人在現實中有追求理想的希望

  甘文鋒:我想這是不難的,年輕人只要出來工作之後,就要面對現實問題。現在口中只有理想的人基本都是學生,不知道社會是怎麼運作的,現實是怎麼?很多人在大學不會談現實問題,這個年齡不談理想談什麼?父母提供資金,教授談論學術,但是當他們出來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慢慢找到一個平衡點,自己就會調整,學會面對現實。有些可能覺得還是理想更重要一些,有的可能向現實妥協多一些?我覺得香港社會的一個好處就是,一定不會餓死,有很大的自由度,去讓你自己尋找現實與理想平衡的一個點,所以我對這個問題不是有很大擔憂。

  張國鈞:我想最起碼要讓他們在現實中有追求理想的希望。過去我們特區政府在做一些年輕人的政策時候點出過問題,但是提不出有用的解決方案。比如過去幾年香港政府提出,我們很關心香港房屋的問題,我們做房屋政策,但是最後出來的辦法就是建兩幢出租給年輕人若干年的宿舍。香港年輕人的房屋不是香港運輸及房屋局負責,而是民政事務局,為什麼?因為政府認為這是青年發展政策,不是房屋政策。其實年輕人追求的不是這樣,也不能鼓勵他們這樣追求,不能說要他們在家里有地方還要出去住。要讓他們看到,如果努力工作將來會有回報。我覺得我們特區政府沒有這方面的政策,這關係到我們特區政府行政機構里的人膽量不大,很多時候他們不敢去做一些事情,就像剛才你們所說的,人才政策不配合。我曾經幫加拿大的保險公司在印度招一個年輕的專才過來香港,我幫他申請,做一年期的也不成,最後香港政府說他從印度過來有什麼特別技能?我說他就是開拓印度市場。結果港府回答說,香港也有印度人啊。

  耿春亞:十年來,內地政府服務提升了很多,公務員的能力和態度有了很大提升。以海關為例,我十幾年前過大陸海關,覺得大陸的環境和服務真是不怎麼樣,香港海關的水平和態度真的很好。但現在,我因為常帶著一家老小過關,過人工通道,很感慨,現在大陸的海關態度很好,甚至讓人感動。而香港,卻變差了,沒有了十年前的友善和人性化。這種變化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不敢妄下結論。但確實值得香港社會自己反思。

  何建宗:他們覺得自己壓力很大,香港回歸後維持公務員原來的體制和條件,造成了現在的局面。要改變香港年輕人的房屋、人才入境、創業的問題,也要特區政府改變政策,就算管治團隊有新的思維,還要推動公務員把事情做好。這也是香港比較困難和麻煩的事情。

  方舟:吸引人才的專才計劃這幾年明顯收緊,一些金融公司、科技公司從外國招非香港的畢業生也會被拒絕。其實青年政策不能就青年談青年,不能說他們缺什麼就給什麼。工作、向上流動性的問題都是社會環境決定的。改變又涉及到政府能力的問題,從更頂層的層面看,還要檢討回歸前後的差異。比如基本法是80年代中期寫的,基於的是當時的環境,當時承諾了很多不變,希望穩住社會局面。而實際上經濟、政治局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具體的制度安排跟不上環境的變化。

  吳欣誼:香港青年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重點在於年輕人多方面的期望管理。香港年輕人的態度要開放,現在這裡的制度讓青年人有固定的價值觀,認為只有一路念大學、買樓、結婚才是對的。但如果去上海、北京走一趟,就發現人生有很多可能性。而香港這麼多年來來去去就是買不買得到房子這麼幾件事,總有框框在固化人的思想,人們只會比較內向地看社會。他們就會覺得,美國人是怎樣、內地人是怎樣,思想很簡單;一說發展,他們就是反對發展、支持環保,沒有更廣的光譜。我們需要整體的解決方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