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智庫雜誌:台灣政要群體 特徵與局限

http://www.CRNTT.com   2015-10-31 00:06:43  


 
  台灣政要既有政治世家也有草根菁英,這也勾畫出了他們的從政路徑。在日據時代、國民黨執政以及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社會形成了多個政治世家,家族關係老樹新根,長期把持政經要津。最典型的當屬“百年老店”國民黨,曾經的蔣經國、陳履安、連戰、宋楚瑜,現時的馬英九、郝龍斌、連勝文等,均屬於隨國民黨退台的達官貴人後代,有的一出道就進入中樞,有的很年輕就繼承衣缽。國民黨培養和重用的政治菁英,如吳伯雄、辜振甫、吳志揚等出身本土豪門;王金平、朱立倫、曾永權、廖了以、黃昭順、陳以真等,有地方派系支持或政壇前輩提攜,算是廣義的政治世家;像吳敦義、金溥聰、江宜樺、胡志強、江丙坤、蕭萬長等憑專業能力逐漸上位,殊為不易。隨著政黨輪替和階層流動,“世襲罔替”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大批草根菁英的崛起,主要分佈在綠營裡,這也是民進黨人普遍比國民黨人有沖勁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三級佃戶之子”陳水扁、“打鐵街青年”謝長廷、“電火球”蘇貞昌以及陳菊、賴清德、呂秀蓮等,家世並不顯赫甚至較為清寒,先是靠努力讀書當上律師、醫師、教師、工程師、媒體人等,然後從知識菁英轉型為政治菁英。需要關注的是,他們並非從一介庶民直接成為政壇要角,也並非沒有奧援單憑個人打拼,而且自從他們有了權力,也學會了拉拔家人、圍聚派系、拼湊班底、培養子弟兵、經營政商關係甚至比國民黨更加貪腐。蔡英文、吳乃仁、辜寬敏、林佳龍等家族富甲一方,而且家族經濟實力早已與地方政治勢力聯結。還有一些人如蔡同榮、陳唐山、蕭美琴等,則是“出口轉內銷”,先在海外活動再返回島內從政。時至今日,綠營政要的所謂“草根”只不過是一塊廉價招牌,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新的權貴階層,並通過恩庇關係、酬庸關係、姻親關係、裙帶關係甚至“共犯結構”形成新的政治世家。目前,國、民兩黨都面臨世代更替,中生代、新生代急需卡位,而老的天王天后一方面不甘就此落寞退隱,另一方面也想扶持自家人馬進入接班梯隊,新的權力爭鬥更趨激烈。

  攫取選票是第一需求  政策主張受制於民意走向

  無論國民黨、親民黨還是民進黨、“台聯”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台灣諸多政黨和政客的階級屬性,決定了他們為民說一些好話,辦一些好事,主要出於功利性目的。為了爭取選票,政治人物千方百計與選民博感情,不遺餘力地綁樁固樁或挖角拔樁,看似“從群眾中來”,實則不能“到群眾中去”,屬於典型的上台“依靠群眾”、台上“背離群眾”。細數一眾台灣政要,絕大多數都身段柔軟、處事圓融、能言善辯、不得罪人,最典型的當屬國民黨的王金平和民進黨的柯建銘,其他人也遜色不了多少。就連“公子哥”連勝文和“不沾鍋”馬英九,也不得不深入基層與選民套近乎。當台灣政要感覺到嚴重偏離多數民意特別是基本支持群體時,也會被迫調整其立場觀點,因為最不能失去的就是選票。因此,擴大島內反對“台獨”、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民意基礎,以民眾逼政要,以民意逼政策,應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戰略性考慮和部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