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兩岸關係堅冰融化祕辛多?李慶平慨然答中評

http://www.CRNTT.com   2016-01-06 00:08:26  


舉辦“汪辜會談”的新加坡酒店外景,雙方人員在照片上簽名 李慶平提供
 
  回台北後,李慶平就與海基會文化處長朱榮智商量,如何用民間力量,籌組一個兩岸文物交流的社團。在各界朋友的贊助下,兩個月內首期募捐了600萬新台幣,正式成立“中華文物保護協會”。以後幾年,改以台灣民間的力量出面主辦,法門寺地宮、三星堆文物、婦好墓文物都得以來台展出了。

  那時兩岸交往剛展開,類似的戒心和疑慮到處存在。李慶平還記得一件事,那次大陸之行,台灣圖書館界送兩千本科學類的書籍,要他到大陸後轉送給當地的大學圖書館。轉了一圈,沒人敢接受。臨去成都之前,李慶平只好求助於大陸教委,讓他們打電話給四川大學,最後才由四川大學接收了。

   鄧樸方為何沒去成台灣?

  在訪談中,李慶平首次向中評社記者透露了1994年本要訪問台灣的鄧樸方最後未能成行的原委。

  1994年3月,海協會透過熱線告知海基會,想安排大陸殘聯主席鄧樸方到台灣訪問,當時海基會秘書長正處於交替之際,於是李慶平負責此事。他打電話報告陸委會的高孔廉副主委,7天後高孔廉答復:高層決定讓鄧樸方來,但希望推遲到5、6月份再來。

  李慶平說,本來這是好事,但3月31日發生千島湖事件。由於當時大陸處理涉台突發事件沒有經驗,面對很進取的台灣媒體,不夠開放透明,而是剛開始就一口咬定是火災,排除他殺可能性。他曾建議大陸方面在停船港口處一百米外設立黃線,讓台灣媒體拍照。但是大陸方面就是不讓台灣媒體去看現場,媒體就自行報道,從此激起一股反對大陸的思潮。此事破壞了兩岸之間互動的氣氛,鄧樸方訪台計劃也就因此“胎死腹中”。李慶平認為,千島湖事件是兩岸關係中一個有轉折性意涵的事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4年李登輝發表與司馬遼太郎的講話,引起大陸不滿,但並沒有延宕兩岸談判,1995年1月,第一次焦仁和與唐樹備會談,但沒有什麼進展。當時雙方討論的是打擊犯罪、雙方商船碰撞如何解決、大陸記者常駐台灣等問題,但無功而返。本來計劃1995年7月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5月20日,台北與華府宣佈李登輝要去康奈爾大學參訪。在此之前,克林頓政府曾經告訴中方不會讓李登輝訪美,但終因抵擋不住國會的壓力,最後還是成行。

  作為首席幕僚,李慶平在海基會內部評估時本來預期李登輝訪美觸及大陸的原則性問題,唐樹備不會來台,沒想到他如期來台,為第二次辜汪會談做準備,還談了8項共識。李慶平說,此次訪問給台灣一個訊息,讓台灣覺得李登輝訪美應該沒有問題,包括李登輝自己都覺得沒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