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攜手復興文化中國 良機出現

http://www.CRNTT.com   2016-02-08 00:08:13  


 
  以西方的科學哲學為基礎,研究中華文化傳統,建構包含有許多“含攝文化之理論”的“科學微世界”,不僅只是解決了本土心理學的難題,而且也解決了西方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三大學科“能分而不能合”的難題。更清楚地說,這種研究取向,不只是代表這三門學科之間的“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而且是三者間建立在其哲學基礎之上的“跨學門整合”(tran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社會心理學的“三大斷裂”

  台灣推進“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所累積下的經驗,對於大陸以及國際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2012年3月16、17日,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舉辦“第五屆《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國際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的翟學偉教授發表的一篇論文〈從本土視角看社會學與心理學的融合〉,將中國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分成三個不同的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是少數學成歸來的中國心理學家將西方心理學帶入中國學界,並從事實證研究的過程。第二個三十年大約從1949年至1978年,社會心理學在內地相對處於停滯狀態。從1978至今的第三個三十年,則呈現出三大斷裂的格局:

  首先,“今天發展起來的社會心理學同初創時期的30年幾乎沒有關係。”“一些當年留美的學者已經故去或進入髦耋之年,他們經歷了從西方引進知識,重學蘇聯與再回到自我否定的起點”,“這點很容易導致中國社會心理學沒有傳統,沒有發展線索,沒有傳幫帶,甚至沒有帶頭人。而從頭起步的研究者缺少積累,往往是個人只顧做個人的研究,外加個人興趣也在不停地轉移,持續性的研究則更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