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毓峰語中評:北京對台立場不變 更趨善意

http://www.CRNTT.com   2016-03-08 00:17:12  


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李毓峰授課喜歡跟學生互動式教學。(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問:對於蔡英文520就任後,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

  李毓峰表示,總體來看,對未來兩岸關係是審慎樂觀,蔡英文的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特別在北京堅守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這個協商的過程始終都在持續,特別在116民進黨獲勝之後。

  李毓峰提到,目前來看,這個磨合是有進步,從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的談話來看是產生一些效果,當然未來的挑戰是存在,但不需要悲觀,雙方在相向而行,並非背道而馳,尤其是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的“憲法”說”出現,讓部分人士認為是一道曙光,這是對接路徑,也不是政治定位解釋。

  中評社問:王毅的說法對兩岸關係發展有何影響?

  李毓峰回答,這一兩個月,民進黨與北京雙方透過媒體、某些場合的講話,有很多複雜的訊息交流。其中,王毅訪美提到“他們的“憲法”,在台灣引發一陣漣漪,特別是有人誇大解讀,認為大陸將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民國”地位,反而讓北京對“憲法”說忌憚,包括張志軍都出面澄清,不讓台灣部分人士擴大解釋。

  李毓峰認為,王毅的“憲法”說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蔡英文從參選至今,都說要按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來處理兩岸關係,這個脈絡跟路徑是清楚的,所以或許民進黨還是不接受九二共識,但蔡說尊重九二會談事實、求同存異的精神,基本上就是保持某種層度的模糊。

  李毓峰強調,王毅的“憲法”說其實就是按照蔡英文的“憲政”說,取得民進黨或蔡英文對接的開口,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在一般學理界的看法,原本就是一部有一中基因的“憲法”,雖然歷經七次的“修憲”,還是保留一中架構。

  李毓峰解釋,準確來說,“中華民國憲法”絕對沒有界定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大法官解釋也說“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訂定之協議”並非是“國際書面協定”,如果仔細看“中華民國”爭修條文,兩岸是兩個區域,從法理來看是區際法律。

  李毓峰表示,這次民進黨或蔡英文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之下,“憲法”說或“憲法”路徑是兩岸可以接近的路徑,這是合理,也有前瞻的。何況兩岸根本的核心問題是主權、治權及公權力的界定,最終還是要透過“憲法”位階來處理。王毅“憲法”說是一種進步或突破,但是不能擴大解釋為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或是“中華民國”地位,只能說某種訪視大陸考慮“憲法”路徑來處理兩岸關係,這是值得考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