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增長率目標適當下調是好事的六大理由 | |
http://www.CRNTT.com 2016-04-02 08:29:35 |
4.生產率效應:較低增長目標可能帶來更高的生產率。生產率就是資源利用效率。隨著科技和管理進步,現在創造多樣多的GDP,不再需要消耗那麼多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和水資源),也不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或者等價地講,同樣的資源,現在可以創造更多的GDP。這就是生產率的進步。這些年我們的生產率一直在進步,但並未完全反映在經濟增長中,因為兩者差別很大。增長率關切的通常是今年比上年增加多少,而生產率關注的是投入-產出關係。同樣的GDP增長率,只要對應的生產率不同,其內在價值相差很遠。大致應該如何換算呢? GDP及增長率指標的主要意義在於說明“經濟實力”。美國兩位經濟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了一個比GDP更好的衡量經濟實力的方法,公式如下: 經濟實力=GDP*生產率*增長率開平方 這個公式的喻意是:GDP增長率沒那麼重要,生產率更能衡量經濟實力。具體地說,對於經濟實力而言,生產率“1份就是1份”,增長率就得打個狠折(開平方)。舉例來說,增長率若為9%,只能按其折後值3%計算,表明GDP總量和增長率都不能完整地代表經濟實力。根據測算,201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比中國大不了多少,中國的增長率可是美國的3倍多;但按上述公式調整後,中國的經濟實力不到美國的一半。同樣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當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4倍多,但按生產率調整後,只相當於日本的2倍多。與印度相比,當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為其4倍多,但調整後中國的經濟實力為其6倍多。說明中國的生產率與美日相比差距不小,但比印度好多了。 由此可知,如果關注的是經濟實力概念,那麼,生產率比增長率重要得多。網友們可以找找這些年中國的生產率數據,將會發現還是在逐步提高的。同樣的經濟增長率,得乘上一個生產率因子:生產率越高,就算增長率低一點,整體的經濟實力還是在擴大。 從這個視角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增長目標下調的合理性。這是因為,過高的增長目標,不容易將經濟人的注意力引向生產率這個更棘手、也更重要的目標上來。高增長目標的本質是強調“快”,但生產率目標遠沒有這麼簡單。給定其他條件,可以合理推論,越快,生產率越低,從而產生更多的“經濟實力水分”。在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經濟實力越來越依賴生產率,而不是增長率。 5.人均收入效應:適當下調增長目標很可能有助於人均收入增長。GDP與人均收入誰更重要?得看關切的是什麼。如果關切的是整體的經濟實力,GDP或增長率更重要(雖然不如生產率重要);但就生活水準而言,人均收入才是王道。增長很快,但人民不能從高增長中得到實質的好處,其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2015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達到7.4%,高於經濟增長率0.5個百分點。說明在一定程度上,“低”增長與“高”人均收入之間並不衝突,甚至是一致的。這裡需要一些論證。但觀察經驗事實也可直觀地發現:多年來的高增長,並未帶來人均收入的相應提高。現在這個局面已被遏制,這是天大的好事。 6.問責效應:增長目標下調有助於促進GDP中心的政績問責制,轉向更為平衡的政績問責制。經濟不是一切。政府的本質是服務人民。如何引導和約束公共官員以低成本向公民提供服務的激勵,需要特別加以關注。公共服務就是社會成員共享的“公共品”,比如保障乾淨充足的水源、保護土壤使其免受各種人造物的危害、保護植被以及保護大氣質量。司法服務也是極重要的公共品。問責的另一個維度是財政責任:必須保證政府的財政狀況是健康的。 易言之,責任政府建設,要求適當平衡經濟、服務和財政責任。三者的邏輯關係是:經濟問責“親商”、服務問責“親民”,兩者都需要、也都很昂貴,所以必須在財政責任下統籌考慮。底線是:不能破壞或弱化可持續性。 在當前的問責制下,服務和財政問責偏弱,導致公共服務的質量以及財政可持續性很難得到真正關切。適當下調經濟增長目標,有利於促進問責要素間的適當平衡。茲事體大,不可不察。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