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提高民間投資應加大改革力度

http://www.CRNTT.com   2016-05-20 07:21:53  


在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出台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意義重大。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不斷下滑,1-4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5.2%,與去年全年10.1%的增速相比,幾近“腰斬”;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2.1%,比去年同期也降低3.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剪刀差”拉大,並非好的現象,說明在刺激政策支持下,公共投資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明顯。

  為引導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國務院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近日分別組織赴有關省(區、市)和部門開展第三方評估和專題調研。調研重點圍繞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加強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促進創業創新中民間投資發展、加大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支持、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及落實地方政府和部門責任等方面。

  中國證券報發表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文章稱,實際上,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支持民間投資的力度不可謂不大,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改革措施與各項政策文件更是不勝枚舉。引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各地政府已推出7835個PPP項目,總投資額約8.8萬億元,然而上述PPP項目落地率僅約為21.7%,大部分PPP項目還在前期準備中,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少是一個難點。

  文章分析,為何一方面是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入,另一方面卻是民間投資熱情較低?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大部分項目的預期收益情況不佳,民間投資項目選擇十分謹慎。從整體基本面來看,3月經濟反彈並未持續,4月中國經濟數據大部分不及預期,顯示當前經濟仍然保持疲軟態勢。

  例如,儘管前期鋼材價格反彈,但4月工業增加值數據並未延續3月反彈態勢,降至6%,比3月回落0.8個百分點,顯示去產能過程對工業生產的影響;而去產能進程也會引發就業前景的悲觀情緒,影響當期消費,出於增加預防性支出的考慮,4月銷售也有所下滑,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從3月10.5%下降至10.1%,回落0.4個百分點;同時,固定資產投資作為累計增速從3月的同比增長10.7%,下滑至10.5%。

  二是儘管政府積極推動PPP項目,但民間投資態度冷淡,其中項目的盈利情況、長期資金來源等也是社會資本擔憂的問題。從PPP項目而言,由於PPP項目大多涉及公共服務,而公共服務大多帶有公益性質,現金流估算往往面臨較大的政策不確定性。例如,在水務領域,早前有過通過BOT方式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案例,但由於水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尚不完善,且水價調整涉及到民生,項目現金流估算比較困難。再如,城市地鐵項目出於引導公眾綠色出行,緩解城市交通的考慮,地鐵票價在不同城市存在一定折扣,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幫助企業計算成本與合理補貼都是政府與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是體制性因素讓民間投資擔憂更大。大力推廣PPP模式,從政府角度看有拓展融資渠道、緩解債務風險的內在考慮,但如果只是政府單方面的好處,無法真正做到與企業利益共享,則很難獲得社會資金的青睞。此外,政策連續性也存在不確定性,一般而言,PPP項目時間跨度長,部門變動是否會保持政策連續性是社會資本的隱憂。

  文章表示,當前民間投資增速“腰斬”值得高度警惕。在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出台的情況下,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意義重大。近期國務院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不失為發現問題,走出困境提供了契機。若想發揮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還需要從供給側改革著手,將國企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要素價格改革等改革落到實處。

  具體來看,第一,致力於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實際上,PPP模式是當前財稅改革推進下,開拓融資渠道、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保證基建投資項目順利推進的新模式,但若僅立足於此,恐怕也只是地方政府的一廂情願,難有所作為。做到政府與企業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既通過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型,改變政府以往集運動員與裁判員於一身的角色錯位,才有可能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

  第二,加快推進資源品價格改革。當前諸多基建投資涉及到公共服務,而目前諸多公共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尚未理順,也對項目收益成本核算造成一定困擾,這意味著未來加速公共產品定價市場化勢在必行。例如,醫療領域,藥品政府定價應該進一步取消;水電煤氣價格方面,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等等。與此同時,還需配合以完善稅制、統一監管、打破准入等配套措施,通過政策組合拳推動公共產品價格市場化。

  第三,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相比於國外普遍意義上的PPP(即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中國的PPP定義為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的企業部門其實包括大量的國有企業。在此形勢下,如果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地位不對等,民間資本熱情較低不難理解。此外,如果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的現狀無法改變,行政手段干預企業經營,風險剝離也只是美好的想象,即便債務從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中剝離,也會轉嫁到國有企業部門,亦為變相的政府債務。

  第四,金融改革協調推進。目前受金融監管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上更多的是流動性、收益性、靈活性都較好的短期金融工具,從而吸引長期資金參與到短期融資中。可以看到,當前銀行信貸資金大多集中在3-5年,超過10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占比有限,而這與PPP項目的資金需求存在差異。此外,當前社會融資成本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國內資金期限錯配。從這一角度而言,加大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債券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更長期金融工具,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都有助於解決PPP項目期限錯配的問題。

  總之,在當前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階段,一方面要重視穩增長政策的循序漸進,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快供給側改革的配套措施。特別是在民間資本面臨擠出效應時,若想讓民間資本重燃熱情,還需在政府職能轉變、價格改革、國企改革與金融改革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和支持,畢竟只有協調推進改革才能實現提高民間資本投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