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 
中評論壇:南台灣智庫建言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6-06-02 00:13:29  


 
  前幾年我在台北擔任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的校長,學校的董事長是民進黨的中評委,現在是台北市議員,我跟他去大陸參訪的時候,才看到綠營朋友在大陸深耕的程度。他不是跟上層來往,而是跟北京的當地角頭接待,這種力量是十分驚人的,就我接觸的綠營朋友,很多是反國民黨不反共產黨的,做生意的人看到這,何必堅守什麼意識形態?黨中央的人都能夠這樣做了,那我們下面的民眾為什麼要死守立場?

  剛剛有很多前輩也講到官民分離,就我在北京大學讀博士時候的觀察,大陸其實沒有民官之分,政府就是民間,民間就是政府,以大陸來講就是一條鞭政策,中央政策頒布,地方落實執行然後再看其績效。從這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的主控權其實不是蔡英文講了算。我對新政府上台後兩岸的關係為何感到悲觀,原因就在這。

  兩岸關係不是短期能解決  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自己

  過去大陸遇過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上台。當時大陸採用聽其言、觀其行,這有什麼問題呢?就是只能被動回應。但現在中國國力的檔次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中國強大且自信,這次選情大陸沉得住氣,按兵不動。已經有大國的沉穩。我對兩岸的建議是,各自努力,力求表現;有句話叫做“花若盛開、蝴蝶自來。”若將自己的地方治理得非常棒,還怕彼此會不喜歡對方嗎?

  我們要不要跟中國大陸統一,那是我們後代的事情,若在我們這一代看到的話,我覺得將會是個悲劇,手段可能難以想像。可是兩岸如何走下去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兩岸和平是個馬拉松比賽,需要自己調整節奏,不能因為其他參賽者的速度而改變自己的配速。大陸以前沒有像現在這般的自信,但如今其實就是做好自己就夠了,這是我對兩岸的一點建議。

  每年政治大學都會做國族認同調查,今年已經有超過6成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共有3成多,“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僅僅3.5%,這條路已經在李扁之後分歧,而且漸行漸遠了。當我們朝不同的方向分道揚鑣時,走得越久距離自然也越遠,就需要花更多的力氣、更長的時間把它凝聚回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