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包容性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實踐形式

http://www.CRNTT.com   2016-06-14 07:34:53  


包容性城鎮化倡導城鄉居民基本權益的均等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最佳實踐形式,是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新要求。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中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是過去36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傳統城鎮化的理念和路徑導致城鎮化過程中城鄉關係嚴重失衡,出現了六大困境:一是“三農問題”和農村貧困化有固化趨勢;二是城鄉二元結構與發展差距持續擴大;三是社會排斥導致流動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造成城鎮內部新二元結構;四是城鄉資本和土地要素配置不合理,城市反哺農村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五是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大城市病與城市群發展滯後並存;六是城鄉建設缺乏特色與鄉土文化流失。

  上海出版的文匯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所副所長權衡文章表示,中國目前的城鎮化過程還不是一個包容性發展的過程,現有的城鎮化模式亟待轉型,需要從中國走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目標出發,破解中國的城鎮化困局。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協調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包容性發展指明了實踐方向和政策思路。

  一、協調發展與包容性發展理論的中國化

  文章指出,城鄉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解決上述六大困境。其本質是探索協調發展理念的實踐過程以及包容性發展理論的中國化,最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鄉一體化和協調發展的新理論、新實踐和新政策。

  包容性發展既沿襲了國際社會對“廣泛基礎的增長”、“益貧式增長”和“包容性增長”的理論脈絡,也是對中國倡導的協調發展新理念的理論深化,更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實現形式和最佳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說,包容性城鎮化發展戰略,本身是城鄉協調發展與一體化的具體實現形式。包容性城鎮化戰略充分吸收新發展經濟學和發展社會學的理論前沿成果,以及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城鄉協調和統籌發展的實踐經驗、發展要求和政策內涵,具有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內涵,更具有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經濟學的新內涵。

  從理論建構上說,包容性城鎮化戰略吸收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前沿理論和思想內涵:一是充分吸收新古典經濟學要素自由流動與資源配置優化理論,強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及城鄉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與城鄉發展一體化之間具有內在關係,因此實現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各類要素包容性發展,即自由流動及其在城鄉之間的有效配置,是提高城鄉資源效率,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二是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堅持從公平與效率統一的角度,強調城鄉社會公平與包容性發展之間具有內在聯繫,通過創造與維護適宜的生產要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並確保在經濟增長基礎上的機會均等和共享參與,是包容性城鎮化發展的目標,而社會融合與自由發展則是包容性城鎮化的理論延伸與特有內涵。三是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吸收新興經濟體國家和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理論,從增長的涓滴效應和縮小城市內部收入差距的角度,強調包容性城鎮化發展對於城鄉貧困人群的積極意義,旨在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與促進社會和諧。四是包容性城鎮化吸收社會融合與社會包容理論,強調包容性城鎮化對於促進共享發展成果的積極意義。五是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也突出強調城鎮空間結構的優化發展,吸收空間經濟學和空間結構理論,從空間結構和規模經濟的角度,強調包容性城鎮化的多中心空間結構特點及其城市群發展趨勢在城鄉一體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引導城鄉科學規劃與對外開放。六是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高度關注並處理好城鎮化過程中的政府與市場關係,突出包容性城鎮化的制度結構特點以及包容性城鎮化對於政府職能轉型的具體要求,規範與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二、中國特色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實踐和新方向

  文章認為,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通過包容性發展理念與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的實踐要求,對於促進和實現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豐富的實踐內涵和現實意義。包容性城鎮化的實踐內涵覆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和城鄉互動發展模式。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中國城鎮化未能實現包容性發展的結果和具體表現。

  包容性城鎮化戰略以城鄉發展中存在的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通過構建與形成城鄉融合體制機制,有助於改變目前現實中城鄉發展失衡引發諸多矛盾與困境,有助於推動“協調發展新理念、新型城鎮化與包容性發展”三者內在一致和一體化互動。包容性城鎮化戰略在實踐內涵和現實指向上有兩個基本方向和要求:一是以提高和創新城鄉資源配置效率、活力與競爭力為導向,通過構建包容性的要素空間集聚機制和資源配置方式,實現城鄉經濟適度增長、機會均等、共享參與、社會融合與自由發展的包容性發展新目標。這本身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實踐要求。二是包容性城鎮化新戰略旨在構建城鄉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空間結構和制度結構等維度上的均衡發展體系和政策框架,因而比以往單純強調效率導向的增長或發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續性,包容性城鎮化不僅關注城鎮的發展過程,而且還同樣重視城鎮的發展是否能惠及農村,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包括城鄉居民權益與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與分配結構均衡化、城鄉金融發展與資本配置合理化、城鄉空間緊凑與土地利用集約化,以及城市反哺農業與產業發展融合化的目標體系,因而包容性城鎮化是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過程描述,本質上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總之,包容性城鎮化倡導城鄉居民基本權益的均等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最佳實踐形式,是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新要求。城鄉發展一體化與包容性城鎮化是目標與手段的關係,實施包容性城鎮化戰略是實現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戰略和現實選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