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去庫存的關鍵是放開價格

http://www.CRNTT.com   2016-07-26 07:07:06  


去庫存的關鍵是放開價格,讓價格不僅真實反映供求,而且要讓價格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近來學界關於“去庫存”爭議不小,不過分歧並不在要不要去庫存,而是對怎樣去庫存看法不同。主要有兩派觀點:一派說,目前國內出現嚴重庫存是由需求不足所致,認為去庫存的重點是擴內需;而另一派說過度庫存是由供給失衡引起,認為去庫存的重點是改進供給。

  學習時報發表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文章分析,兩種看法貌似對立,但只是說法不同,講的卻是同一回事。從需求看,產品庫存增加當然是需求不足,若市場有需求,產品不會過剩;但從供給看,說需求不足是由於產品供給適銷不對路也沒錯。市場需要的是木材,可供給的卻是水泥,水泥沒人買當然會壓庫。

  所站角度不同,對庫存的解釋不同。問題是解釋不同應對的辦法會不同,所以對庫存需要有科學的解釋。何為科學的解釋?我認為就是要用理論解釋事實而不能用事實解釋事實。比如下雨天有人摔倒是個事實,如果你的解釋是由於天下雨,你就是在用事實解釋事實。科學的解釋是路面摩擦力變小。這是說,只要有足夠的摩擦力,下不下雨人都不會摔倒。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水的沸點。我們知道在北京燒開水到100度才會沸騰,而在高原地區,水燒到70度就可能沸騰了。若用事實解釋事實,我們會說海拔越高,水的沸點越低;海拔越低,水的沸點越高。這也是用事實解釋事實。科學的解釋是,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而與高度無關。即便在萬米高空的飛機上,只要保持標準氣壓水的沸點也是100度。

  是的,解釋事實必須借助理論。問題是研究庫存我們該借助什麼理論?有兩個理論框架可以用:一個是馬歇爾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架;另一個是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前者可用於分析一種商品為何會出現庫存,而後者則可用於分析整體商品結構為何會失衡。從簡單到複雜,讓我們先分析一種商品的情形。

  馬歇爾說,如果商品的價格由供求雙方決定,商品不會過剩。以電視機為例,若廠商的定價是每台3000元,消費者出價也是每台3000元,則電視機正好供求平衡,不會壓庫。反之,若廠商定價3000元,消費者出價2500元,如果此時廠商堅持不降價,那麼電視機就會壓庫。可見,一種商品庫存增加,原因是價格不能持續下降。

  商品供過於求廠商為何不降價?原因是銷售價格低於生產成本企業就會虧損。換句話說,是廠商的銷售價格被成本鎖定了。麻煩就在這裡,若短期內企業不降價只會增加庫存,但若半年不降價企業就得限產(比如關閉部分生產線),這樣就會形成產能過剩。而如果超過一年還不降價,於是企業也就成了“僵屍企業”。

  以上分析的是一種產品,轉從整個市場看,近年來國內為何會出現產品庫存與供給短缺並存?對此我們可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來解釋。瓦爾拉斯定律說:市場一定存在一組價格體系,可令全部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平衡。反過來理解是,市場若不能全部出清,則必存在政府限價或者政府補貼,從而導致了商品的比價(價格體系)不合理。

  瓦爾拉斯的推斷是對的。比如前幾年國內煤炭生產之所以過剩,關鍵是煤炭企業無需支付原料成本。照理說,企業購買原料是要支付成本的,如紡紗廠需要的原料(棉花)就得花錢買;可煤炭企業的原料(原煤)卻一直是免費供給,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補貼。既然原煤免費,企業當然要千方百計擴產,這樣煤炭生產過剩也就不足為怪了。

  如果煤炭過剩是因為原煤免費,可國內鋼鐵產能為何也過剩呢?原因其實也在價格。前些年原煤價格一路上漲,而電價卻受到管制,由於煤電價格不聯動,這樣一方面造成了電力企業虧損,而鋼鐵企業卻享受了用電優惠。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有了鋼鐵、電解鋁等高耗電行業的產能過剩。

  再看“僵屍企業”。企業產品壓庫或產能過剩而持續虧損,如果超過一年仍不關停並轉即為“僵屍企業”。為何會有“僵屍企業”存在?解釋是背後一定有政府支撐。事實確也如此。前些年調研過一些虧損企業,有的企業資不抵債卻苟延殘喘,就是由於地方政府為了保就業給了企業補貼。要是政府不補貼,企業不可能存續。

  文章提出,去庫存的關鍵是放開價格,讓價格不僅真實反映供求,而且要讓價格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時下有一種看法,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政府調結構。不贊成這觀點。顧名思義,所謂結構性改革重點在改革,是要通過改革資源配置機制調結構而不是政府調結構,否則就會重蹈過去計劃經濟的覆轍。

  文章表示,讓市場去庫存有三個要點:第一,進一步縮小政府定價的範圍,競爭性商品價格要盡量交由市場決定,讓價格體系體現需求變化;第二,放寬市場准入、鼓勵要素流動,讓供給結構適應需求變化;第三,逐步取消對“僵屍企業”的補貼,讓市場進行優勝劣汰。

  當然,政府也要同時做好三件事:首先,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企業的體制運行成本。其次,政府要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可以肯定,做到了這兩點企業庫存產品便會有相應的降價空間。再次,是為處置後的“僵屍企業”職工提供保障與再就業培訓。茲事體大,對此政府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