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黨報再談“房子不是用來炒的”

http://www.CRNTT.com   2016-12-25 10:03:30  


 
  “炒作大行其道,市場就容易失靈,這時政府的作為就顯得十分重要。就明年來看,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加大熱點地區住宅土地供應,同時加強不同區域之間土地占補的協調;二是加強信貸監管,提高投資性投機性購房的成本,控制家庭購房杠杆,防控金融風險;三是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盤活現有住宅資源。”金煜說,總而言之,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正日益成為社會共識,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與氛圍也將有助於讓炒房者知難而退。

  在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論述意味著決策層進一步明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定位,強調房地產發展的首要目標是實現“住有所居”,讓住房回歸其居住屬性。他指出,以前我們把房地產業作為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現在將房地產業定位為支撑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產業,有助於擠出泡沫,促進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防控風險健康發展

  專家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目的在於防控風險,使房地產市場回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避免竭澤而漁,方能常吃常有。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長效機制建設應當是多方面的:在金融方面,既要為普通購房需求提供支持,也要嚴格控制投資投機性購買者的杠杆水平;在稅收方面,住房投機投資收益要能够在投資者和社會大衆之間合理分享;在土地供應方面,政府要促進城市低效使用土地再開發,避免因土地供應緊張而導致房價過快上漲。總之,各地應逐步建立包括金融、稅收、土地等政策在內的一套制度體系,同時探索出一套適合新型城鎮化和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模式。

  “需要看到,我們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有基礎、有潛力的。”金煜說,中國正處於城鎮化中期,城鎮化相對於工業化水平而言還比較低,同時,各地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方面的差距,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未來城鎮化的潛力。因此,只要把握好房屋的居住屬性,扎實落實中央各項改革措施,房地產業就將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繁榮貢獻更多積極力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