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深度專訪:丁仁方談兩岸交流成效評價

http://www.CRNTT.com   2017-08-06 00:09:29  


 
  譬如說,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制定一項指標,比如滿意度增加了多少?益本比是否最高?,一開始這個指標可以由主辦方或當事人自己定,你認為哪些東西可以衡量進步,你就把它作為指標。因為我們總是需要有一些客觀的方式來了解發展的狀態、效益,以及進步的成果,所以我一直提倡(KPI)這個概念。

  其實,在私下與(大陸的)領導交流的時候,我告訴他們,你們辦活動需要做效果評估,他們也說,現在評估的方式大多是由主辦方自己評估,比如說“這次活動有多少人參加”、“活動取得多大的成果”等等。不是說這樣的說法不對,而是說主辦方一般都不會說自己辦得不好,當然評估也不見得說你辦得不好,但不可能每次活動都辦得好。至少提供了一個客觀的指標,讓你知道你的期待是否落實以及投入-產出的比例是否合理,讓你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當然,這種評估一開始對主辦方一定會造成壓力,因為決定辦活動大多是領導定的調,如果評估出來的成效不好,就會擔心是否影響到領導的威信。但是,這總比從來沒有客觀的評估,然後每次都很主觀地說“我們這次又獲致多少重大成果”要好吧?

  至於指標體系的完善,我覺得可以先形成一個發展評估的共識,之後再慢慢克服其他問題。一開始我們可以討論到底什麼是客觀的指標。比如說大陸對台便利措施,如果只評估在大陸台胞的滿意度,這客不客觀?是不是也要對大陸民眾的觀感進行評估?這個是可以研究的。如果覺得評估效果不好,可以逐漸把其它指標加進去。有一些交流活動,大陸投入那麼多資源,我們至少要有一些相對客觀的指標,來針對可能出現問題做一些檢討,這個在台灣已經做得很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