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紀欣:兩岸交流30年後亟需確認政治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7-10-03 00:14:07  


  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特約作者 紀欣)1987年10月15日,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打破兩岸人民長達38年的隔絕狀態,從此開啟兩岸交流大門,迄今屆滿30年。過去30年間,兩岸交流逐步走向直接雙向三通,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局面,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30年後的今天,每年有900多萬人次往來兩岸,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灣民眾超過百萬,兩岸已然進入“一日生活圈”。

  兩岸交流30年,奠定了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基礎,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兩岸在政治定位上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導致兩岸的分裂狀態仍持續在固化中,也成為兩岸關係的最大變數。

  大陸對台政策始終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絕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也非鄰居關係;兩岸應齊心協力追求國家統一。近幾年,大陸當局又進一步指出“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希望兩岸關係的本質更加清晰化、精準化。9月8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針對賴清德接任“閣揆”受訪時說,不管台灣人事如何變化,民進黨當局需要回答最根本的問題:“兩岸關係的性質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再度表明,如果兩岸問題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什麼事情都可以談;反之,如果兩岸不是一國,有什麼可談?

  台灣內部對於兩岸定位的意見則很分歧。綠營宣揚的台灣主體意識日益升高,崛起的中國大陸被詆毀為“外國”、“敵國”,這鼓動了“逢中必反”,暴力事件頻傳。藍營中,國民黨雖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但堅持“一中各表”,使“一中”模糊、虛化,又在諸多議題上畏首畏尾,引發深藍及統派的不滿。而剛在上海說“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於9月23日的研討會上主張兩岸密切交流,卻又說“愈交流,愈發現我和他們不一樣”、“交流之後,發現是不同國的”,此番言論被綠媒簡化為“柯文哲:兩岸根本是不同國家”,引起熱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