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戚嘉林:“一國兩制”就是“一國良制”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00:07:05  


  中評社台北2月12日電(特約作者 戚嘉林)近日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強調新時代對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新理解,島內陳長文律師日前在島內《中國時報》針對該文投書《一國國家,良制是原則,兩制是例外》回應,除了再次強調要以“一國良制”取代“一國兩制”外,並質疑亞夫以“一國兩制”達到“和平統一”之立論根基稱,“那麼為什麼‘一國兩制’過去20-30年來對台灣沒有說服力與吸引力,未來卻做得到呢?”

  陳長文律師是島內知名人士,其如此似是而非論述對“一國兩制”的批判式質疑,負面影響頗大。眾所周知,“一國兩制構”想的初心,是鄧小平先生為了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來的,當時是1980年代初,兩岸仍處於隔絕對峙狀態,對大陸提出的任何統一構想,都會從負面解讀。當時(1979)蔣經國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那時雖處於戒嚴年代晚期,但仍是戒嚴年代,除了禦用學者幫腔外,百姓莫敢異議,姑妄聽之而已。

  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打著《國家統一綱領》的旗幟反統一,最後原形畢露提出“特殊兩國論”,卸任後更坦承自己是“台獨”“實際的行動者”;接著的陳水扁,則是以“一邊一國”全盤否定“一國兩制”;2008年藍營國民黨重返執政,消極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論述,“力圖維持現狀”,不願和大陸“通過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形同柔性否定“一國兩制”;至於無論在野或執政,總是謀求“台獨”的民進黨,誣蔑“一國兩制”更是不在話下。故一路走來,台灣當局不是柔性否定就是具體否定“一國兩制”。

  與此同時的過去20-30年間,無可諱言,1980年代時內地經濟貧弱,人均所得遠低於台灣,故其對台灣的“一國兩制”宣傳長期難以著力;但內地改革開放,埋頭苦幹30年,其經濟發展取得舉世成就。兩岸今非昔比,就GDP而言,1990年台灣是1,700億美元,大陸是3,878億美元,台灣是大陸的百分之四十。但2016年時台灣的GDP僅及廣東的42%,深圳人均GDP更是連續四年超過台灣。台灣青年赴上海、深圳就業,博士、教授赴對岸發展者趨之若騖,廈門航空招募的80名台灣空姐也已正式上崗,依台式說法就是他們是以腳投票的願意接受“一國一制”,這在20-30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也就是說,今天在台灣講“一國兩制”是有說服力與吸引力的,未來當然是做得到的,因為時機成熟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