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五個大哉問 從美國看台海 (下)

http://www.CRNTT.com   2018-03-28 00:15:41  


 
  林正義在華府隔空喊話:如果北京方面有意願和誠意,台北方面願意在最短時間內,在不設政治前提與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之下,促成兩岸的對話與溝通,化解雙方敵意,避免誤解誤判。他對中評社說,雖然陸委會與國台辦之間沒有直接談判,但已經生效的兩岸間21項協議正在執行,兩岸官方就功能性議題進行著聯繫溝通。他還表示,陸委會並不判斷和預期中共十九大之後,台灣面臨的壓力會較小。

  美國台海學界試圖尋找北京和台北都能接受的打破僵局的出路,但顯然沒人真的找到了。很多美國學者認為蔡政府理性克制,把兩岸僵局歸咎於北京堅持“九二共識”的不妥協。包括AIT主席莫健幾次誇蔡英文“負責任、務實”,並重申美國希望兩岸以“忍耐、彈性、創意”處理關係,展開對話。

  對於未來中期兩岸關係的走勢,知名台海專家卜睿哲不表樂觀。他說,首先如果北京沒有更靈活的手法,蔡英文將不得不堅持目前的手法;其次北京可能繼續並增加對蔡政府的壓力;第三,北京試圖爭取一些台灣年輕人,但也許無法扭轉台灣人對於大陸更廣的情緒。這些可能迫使台灣某些勢力,比如綠營增加對蔡英文的壓力,要她在對大陸政策上更強硬。卜睿哲說,不信任是相互的,再保證也是相互的,雙方應當進行對話。一個互相再保證過程的結局可能是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不是馬上,而是在這個過程的中間。

  美國華裔學者趙穗生指出,兩岸關係僵局是脆弱的,因為隨著力量平衡向大陸傾斜,北京將更樂於用強硬手段來追求統一的目標,兩岸關係有從“僵局和冷戰”邁向“對抗和熱戰”的危險。

  兩岸僵局難解,大陸“武統論”抬頭,坊間猜測何時動武的傳言滿天飛。一度傳出2021年可能是北京解決台灣問題的期限,美國學者多不表認同,但蘭德集團亞太政策中心副主任黑考特(Scott Harold)認為,如果民進黨2020年再度獲勝,國民黨沒有東山再起的跡象,則在中國領導人十年任期屆滿之前的2022年,北京可能會覺得有壓力,必須對台灣做點什麼,而不讓人覺得北京永久失去台灣。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席張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指出,北京目前採取更強硬的對台政策並不令人意外,是中國領導人覺得要採取強硬立場,習說過“兩岸政治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未必代表著北京要進攻台灣,但確實是設定了立場。張克斯不認為北京對台政策會走向“柔軟的手法”。中共十九大後,北京領導人依然不會信任蔡政府,除了軍事手段準備之外,會有更多人們已經見到的手法,包括限制台灣的經濟空間和國際空間,不讓台灣參與國際論壇等。

  通常的說法是,如果北京動武,解放軍拿下台灣需要一個月時間,但最近有分析稱,解放軍可能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插旗台北。前《金融時報》知名記者、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談起這種說法,稱他不知道學界是否對此有共識,但不可否認的是,解放軍對台軍事壓迫能力已獲長足進展。到了10月份,2049項目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在其新書中稱解放軍有2020年攻台計劃,引發熱議。AIT主席莫健對中評社表示,不知道任何北京的對台計劃,但台灣避免壞結果的方式應當是有強勁的防衛、強勁的威懾,並與大陸進行有成效的對話。亞洲安全問題專家史文(Michael Swaine)指出,所謂解放軍2020年攻台計劃是對正在發生事情“完全扭曲的解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