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台灣應思考趨吉避凶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8-06-23 00:34:18  


 
  特朗普在2017年11月的亞洲之行中,一改華府過去慣例,以“印太”來取代“亞太”的用語。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H. R.McMaster)曾表示,自特朗普就任以來,已和印太地區的領導人通過45次電話,顯示特朗普對此一地區的重視程度。其實,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於2016年8月,在肯亞舉辦的“非洲發展會議”發表演講時,就已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個概念。新加坡學者穆赫吉(Rohan Mukherjee)分析,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有三個目標:第一,確保區域秩序由國際法規而非國家力量決定;第二,確保自由貿易與自由航海權;第三,支持東亞與東南亞的小國,以維持前兩項原則。

  簡言之,“印太”一詞象徵特朗普政府欲以新的亞洲戰略,來和過去的“亞太再平衡”做出區隔。特朗普強調以美、日、印、澳作為體系的核心成員,“印太”戰略既有制衡中國的用意,也意味印度的區域戰略價值將被提升。

  儘管特朗普是從中美經濟和安全兩條陣線反制中國的崛起,但還是避免不要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特朗普理解經貿關係不是一場“零和賽局”,不會出現一方所得即它方所失的結果。貿易制裁會導致兩敗俱傷,甚至使盟友也遭到池魚之殃;另一方面,追求安全利益,不可能用絕對安全取代相對安全概念。以當前中美的經濟力量對比,雙方都沒有長期進行軍備競賽的本錢。尤其是,中國大陸雖強調強國必須強軍,但也應避免軍力擴張而投入太多的經濟資源,從而影響到民族復興的進程。總之,衡量利弊得失之後,中美都會選擇維持“鬥而不破”的關係。

  四、台灣應思考“趨吉避凶”之道

  中共一向視“台灣問題”為中國內政事務,屬中共的核心利益,故不容外力干預;但中共也瞭解“台灣問題”的形成有其客觀的歷史背景,無法對美國居中扮演的角色視而不見,故不斷強調必須做好對美工作。

  台灣與美國享有共同的價值觀、經濟和安全利益。在經貿關係上,美國是台灣重要的貿易伙伴,提供台灣產品出口的廣大市場;在安全議題上,美國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維持台灣最低程度的安全需求。因此,台灣更須做好對美工作,維繫好與美國的密切關係。

  長期以來,美國是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作為實施其“一中政策”的基礎;但特朗普就任前與蔡英文的一席“川蔡通話”,被認為脫離了這一政策傳統,除導致國內“建制派”的反彈外,也引發對岸的不滿。不可否認,民進黨內確實有人對特朗普的舉動存有若干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執政當局並未將一通電話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重要的是“觀其行”,而非“聽其言”。事實顯示,特朗普就任後立刻出現政策急轉彎。2017年4月的“川習會”緩和了外界的疑慮,美國似乎又回到“一中政策”的軌道;儘管如此,特朗普基於本身的利益考量,還是以連串外交行動證明,美國重視與台灣的實質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