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 關鍵在於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9-07-23 00:26:43  


研究“兩制”台灣方案的關鍵在於創新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專家委員周建閩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研究“兩制”台灣方案的關鍵在於創新》,作者強調:“通往未來的線索,常常就隱藏在歷史和現實之中”。“兩制”台灣方案的偉大事業,就起源和建構於當下。從來偉大的事業,都伴隨著艱巨的歷程,我們要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信念和态度来持續不懈地推进这项系统性政治创新工程。既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引導推進,也要高度尊重对方,以平等互利的方式共同协商,構建一個双方均可接受的國家統一模式。這才是中華民族之福,希望兩岸各界有識之士都積極參與到這樣一項偉大的事業中去!文章內容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推動兩岸關係進入了“必須統一”和“必然統一”的新時代。海內外要求和平統一的強大輿論,構成現實中台灣社會思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動力與壓力。“兩制”台灣方案究竟應如何建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的前提與內涵包括哪些方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為何不等同於“一國兩制”港澳模式?台灣民眾關切的現行社會政治體制將以何種形式存在?當此台灣大選已然展開、各位參選人必須回應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立場之時,這個問題尤需兩岸學界重視、探討理性論述和現實的可行路徑。

  一段時間以來,在綠營的渲染鼓動下,台灣社會似乎陷入一種“被統一”和對“一國兩制”的恐懼中。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對“一國兩制”的歪曲主要有如下兩條:首先,是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眾所周知,“九二共識”是兩岸在統一前達成的最重要政治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而“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制度安排,顯然不是一回事。“九二共識”是剛性前提,而“一國兩制”則具有憲制協商與制度設計上的巨大包容性及彈性空間。

  民進黨對“九二共識”有一种深層的矛盾心態:按照台灣現行的法制,“九二共識”無疑是合規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依照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標準,承認了“九二共識”就等於自我宣告台獨的死刑,這又是不可接受的。這裡出現了政黨意識形態對現實法制的背反現象:即依靠現實法制選舉掌權的民進黨以顛覆現實法制為終極政治目標,從而體現出民進黨政治路線上根本的“反憲”特徵。進退失據、偷偷摸摸的結果是其內外政策均失調。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后,蔡英文不思悔改,反而孤注一擲,將賭注押在獨派的支持和在台獨教育洗腦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選民對“護主權”的“台灣主體意識”政治激情上。因此,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等同掛鈎,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應,既把“九二共識”污名化,消除反對黨在選舉中運用“九二共識”作為政策武器的效用;又詆毀、貶損了“一國兩制”。

  第二,是將“一國兩制”的港澳模式與台灣方案相等同,混淆了“兩制”台灣方案與港澳模式的異同,造成“一國兩制”下台灣民眾被矮化和低人一等的錯覺。

  “一國兩制”作為一種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制度設計,其初始目的確是為台灣和平回歸、實現國家統一而設計的。如同習縂書記所言,“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

  “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后,由於國際形勢丕變,解決台灣問題時機的延宕,以及適逢香港、澳門從英國、葡萄牙殖民當局手中回歸中國,就將之首先應用於港澳的實踐。應該說,這一模式在港澳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中,取得了很大成績,成就世人共睹。在經濟上,香港的人均GDP由回歸前的27330美圓,至2018年為48722美圓,成長高達178%;而澳門的人均GDP由1999年的13907美圓飛速成長至2018年的83500美圓,20年成長6倍多!香港更連續20多年榮膺美國傳統基金會評出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稱號。在“一國兩制”下,港澳更有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實現融合發展的優先權和利益分享權,從而與21世紀中國的全球化經濟議程密切關聯,有望實現二次騰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