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兩岸共同締造統一的探討

http://www.CRNTT.com   2020-01-26 00:04:41  


 
  三、“兩制”台灣方案的興國取向

  (一)統一後的中國是大中國

  1、統一有名實之爭問題

  統一後的中國將是一個更大的中國,不僅因為結束國家分治,還因為大陸和台灣的所有資源、優勢及力量得以整合併發揮更大效益。在概念上,一定是用“大中國”取代“中國”,以表示不是原來的中國,是增大了的中國,是因台灣與大陸的統一而變強大了的中國。由此,台灣人民所擔心的什麼矮化之類的東西將煙消雲散,而大陸方面也不是唯一的獲益方,實際結果將是兩岸雙贏。再加上港澳地區,就是多贏局面。至於大中國的名稱,比較好處理,名稱後面的實質則不太好處理,我們今天遭遇的障礙即在於實質,即國家總體制度這個實質。

  應該看到,兩岸的問題實質上並不是名稱的問題,而是地位的問題,是地位之爭的問題。台灣的既有制度可以保留,台灣再爭國家總體制度的話,就祇能理解為爭地位了。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但名可以正、言可以順,實卻不易變。兩岸如不能真正解決實的問題即地位之爭的問題,還是要兜圈子、走彎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下去的。我們能不爭名,能否也不爭實,即不爭地位?恐怕不能。但實事求是地說,大陸在人口和幅員方面都大於台灣數十倍,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也是客觀事實,表明大陸的制度適合大陸,也不排斥台灣的參與。故在保留台灣既有制度及各項權利的情況下,台灣再要求在統一設計中改變大陸制度,就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了。台灣方面要求參與國家層面的地位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要在改變大陸制度的基礎上設計統一國家架構及制度,則既不合理,也不可行。儘管如此,大陸方面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略還是要求按照克服內部政治障礙、妥善解決爭議和充分照顧台灣現實的精神進行國家統一的努力。“一國兩制”理論的新發展,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利益及兄弟情的感情目標⑪等都是這一努力的正確方向和可行路徑。

  2、統一是多方面的增量

  中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一個總體判斷。從具體趨勢看,統一除了會讓中國發生質的飛躍外,還會有多方面的增量——空間上的、經濟力上的、對外關係的等等。對兩岸而言,統一後兩地將優勢互補,促進協同發展,共同提升整體水平。這將是全民族質的飛躍。增量方面,以空間為例,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都因打破現有壁壘而增加活動空間,如市場空間、生活空間、活動空間等。對台灣而言,空間的擴大尤其大,這是顯而易見的。再以對外關係為例,大陸和台灣分別擁有的外部資源、關係、紐帶合二為一或相向而用,等於外部關係的倍增,是統一國家前所未有、前所未享的豐富外部資源。

  (二)統一後大中國給台灣什麼

  實事求是地說,國家統一後,在國家層面,台灣除了現在台澎金馬使用的“中華民國”空名,將得到很多現在沒有的真“實”。這至少可以體現在涉及參與權、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以下重要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