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深度專訪王鍵:日本抗疫及後疫情時代的東亞

http://www.CRNTT.com   2020-04-06 00:05:52  


 
  中評社記者:因為疫情,國家主席習近平國事訪問日本的計劃已被推遲,您認為今年秋天元首訪問是否會成行?您對此有何期待?

  王鍵:2020年原定於四月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國事訪日被推遲,我們感到非常遺憾,但不會影響改善與轉圜中的中日關係大勢。我認為中日關係在此次疫情合作防疫中將進一步得到充實和提升,更加務實,中日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將為國際社會抗疫合作作出表率。

  是否今年秋天實現習近平主席國事訪日還需要觀察,主要是看日本疫情是否得到徹底根治?也要看中國包括世界疫情的實況如何?再就是看中日兩國的社會經濟恢復實況等。我個人認為,習近平主席國事訪日是中日關係的一件大事,不僅有利於改善與提升中日兩國戰略互惠關係,亦惠及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穩定與長遠發展,我們期盼早日看到習近平主席對日本的國事訪問。

  中評社記者:新冠疫情使得很多人開始思考國際格局的變化,您是否認為在後疫情時代,中美之間會有綜合實力方面的此消彼長?中美日三方的關係會不會發生變化?

  王鍵:近年來,隨著“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興起與大國政治性格層面發生著深刻的“二元裂變”,導致中美、美日及中美日關係具有兩面性,其中,中美關係具有全球層面的性質,中日與美日關係則是區域層面的。個人認為,此次疫情不會造成中美日三國關係格局的重大變化,而且日美同盟仍將是聯接日美關係的強大紐帶。在中日關係改善的近幾年中,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導致美日出現若干分歧,而中日關係已不再是中美關係、美日關係的完全因變量。近年來安倍首相積極改善對華關係,也表明日本的國家戰略自主性正在提升,同時,中國的對日外交也有超越雙邊的全局意涵。由此可以說,在疫情爆發之前,中美日三國關係已經發生非常微妙的變化,比如中美已經在雙邊貿易等領域不斷博弈,延伸到今天的疫情之下,美國在台灣、南海以及中美民間情感等方面仍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在外交場合和國際輿論上找中國的麻煩,現在看來,疫情結束之後,中美之間的結構矛盾與博弈仍會延續。

  中日之間我認為還是在改善與轉圜的過程,特別是這次疫情也給中日兩國提供了一個促進改善的機會。現在我們要注意一下美日關係之間的變化,其實在這次疫情之前,美日關係就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分歧與疏遠,包括美國退出TPP、對日加征關稅並壓迫日本開放農產品與汽車市場、“強推軍購”等。但美日畢竟還處在一個同盟關係的框架中,在很多問題上還是保持一致的方向。這次疫情之後,中美日三國之間可能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但中美日在東亞地區的三邊結構不會發生大的根本性的變化,美日同盟將繼續把中國視為戰略“假想敵”,力求保持東亞地區權力分布結構的主導者地位,但美日同盟與中國的交互作用將持續上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