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融合發展仍是兩岸關係的主題

http://www.CRNTT.com   2020-12-12 00:05:52  


 
  長期以來,大陸的對台研究,由於受現實條件的限制,衹能“隔岸觀台”;也由於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從未有過強勢一方主動提出通過和平手段,與一個與己有著相同血緣、親緣、文緣關係的弱勢一方結合、統一的成功範例。要做好這個史無前例的研究、判斷,客觀上存在極大的困惑與瓶頸。在中國統一之前,歷經反復對話磋商,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口頭達成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它的重要性在於這是兩岸43年來所形成的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政治共識,從而鑄成國共兩黨,乃至於當時兩岸當局互信互動的政治基礎。

  2008年5月,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上台執政,認同一中原則,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了理論與現實的可能。論及兩岸關係和平統一與和平發展密不可分,純屬戰術範疇的和平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手段、路徑;而作為戰略層面的和平統一則是總目標、必然歸宿。這兩者如同車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要以和平作為統一手段,以互相不吃掉對方為統一模式,這是當時兩岸都能接受的可行方向與路線。

  和平發展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從未有過的新生事物,在加強兩岸交流互動,聯絡手足同胞情感,加深彼此諸多瞭解,不斷破除“台獨”謬論,尤其是吸引台商西進投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在實踐中也存在自身有待完善、改進的短板。

  2014年台灣政局出現重大變化。針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最新情況,習總書記高瞻遠矚,有針對性提出了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新論述,豐富並深化和平發展的融合發展論應運而生,從而形成了兩岸和平統一新的路線圖,即“九二共識”——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平統一。

  二、融合發展論的由來與深化

  1、融合發展論的由來

  中共十八大後,針對當時台海情勢的演變,習總書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新思想。2014年11月1日,習總書記在視察福建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與部分台資企業負責人座談時,首次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的概念。他說:“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歡迎更多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聯組會時,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取得新成果,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各領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台海局勢總體穩定”。同年5月4日,他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主張,“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2016年3月5日,根據兩岸關係新態勢,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大陸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同年3月10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