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展望 熔舊鑄新的文明脈動

http://www.CRNTT.com   2021-01-04 00:03:23  


 
  其二,中國共產黨在基層層面的“群眾路線”,不止是現代化的政黨的組織、動員,還同時應看作是明清以來“禮教下移”在現代的徹底化。“禮教下移”是宋明理學家強調的禮教的“天理”、“良知”之教化的內化於心,從士大夫精英逐漸下移到普通民眾。禮教下移在長時段歷史來看,也是因應著宋以後中國從世家大族的貴族社會轉向平民社會的社會大變化。平民社會的精英選拔是通過科舉考試,元朝以下《四書》上升到與《五經》同等重要的地位,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取士之教材標準。《四書》尤其是《大學》、《中庸》,相較《五經》之複雜、繁難而經年纍月不易掌握而遠為簡易、容易掌握,同時又能“立乎其大”、直截卻又系統而能“下學上達”、能“明明德”、追求“止於至善”。《大學》、《中庸》之簡易是對應著著平民社會的中等階層。明清的禮教下移則是較之《大學》、《中庸》的更為普及化、平民化。中國共產黨作為一種文明樣態,應看作是中國文明接受現代化的衝擊、挑戰而在學習中快速實現工業化並利用現代化、工業化的技術手段,而最終在國家、社會層面對於中國文明的大一統與禮教自組織的雙重的徹底化擴展。中國共產黨本身與中國文明的大一統、禮教自組織完全合一。

  其三,中國共產黨在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將會愈加激發其自覺的文明意識。那就是深刻理解中國文明作為世界史上唯一的連續未斷裂的文明,其延續在根本上是靠著文明意識的內聚力。這體現在經學以及《資治通鑒》所凝聚的中國之為中國的中國文明意識。“文化強國”在“體”上而言,根本的最終目標是文明意識及其文明內聚力。

  中國共產黨作為具有百年歷史的大黨,超越了現代西方政黨制度,成為一種文明樣態。對於中國共產黨有了作為一種文明樣態的自覺認識之後,則對於中國道路根源於中國文明亦有認識。中國道路與中國文明二者之間古今一以貫之的是“道”,中國道路也將上升到“道”的新文明原理的高度。

  二、融匯工業文明與數字文明的新中國文明

  中國經濟從原來的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要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躍入中高端時,科技創新成為關鍵,這在美國看來就是動了其在全球霸權所依托之高科技這一根本。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中國發動科技戰、科技封鎖,中國必須要在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能突圍而自主創新。其實中國自主創新的還不止是卡脖子技術,還有殺手鐧技術以及關鍵的共性技術,如此方可全面增強中國的國家戰略科技能力。

  中國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超大規模市場,這是中國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所在。中國科技的自主創新並不排斥國際科技合作,而是會以我為主地統籌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所形成的內循環有利於中國科技的自主創新,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同時也是國際高科技之所需。但中國具有不依賴、不受制於外的自主創新的“依自不依他”的獨立精神,反而有可能游刃自如、操之在我地吸引、擴大與國際的科技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