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澳門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未來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1-06-30 00:02:43  


 
   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新格局中迎來新機遇

  灣區經濟具有顯著的經濟地理特徵。從半個世紀以來全球知名灣區發展軌跡看,全球60%以上的經濟總量、工業資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線100-200公里以內的“灣區”。同時,要素集聚和創新溢出效應是高質量灣區應該具有的區域治理特徵;而這又取決於灣區內部的城市間是否形成角色聯動、異質性產業和均質化社會福利的灣區布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是國際知名灣區,它們在漫長的半個世紀的時間軸線中各自形成了比較典型的灣區模式。而市場力量驅動形成的功能差異是這幾個灣區發展邏輯背後的共同特徵。但是,這幾個灣區在此次全球疫情所暴露出來的共同問題是面對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城市間碎片化的資源分配和治理方式所導致的“治理失靈”。相比之下,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的基本架構下,涉及到“兩種制度”和三個關稅區的諸多機制設計。因此,通過國家政策與區域市場的雙重力量,使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道路才會行穩致遠。

  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面積是紐約灣區的3.3倍,舊金山灣區的3.2倍,東京灣區的1.6倍;發展的存量優勢明顯。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經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水平。2020年疫情發生後,粵港澳大灣區GDP仍超過了1.7萬億美元,保持住了穩定發展態勢。相比之下,國際上其他三大灣區仍在疫情中掙扎,經濟復甦艱難。

  粵港澳大灣區在區域創新能力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表現出了巨大潛力。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有159所,世界500強企業20家(同期數字為紐約灣區22家,舊金山灣區有11家,東京灣區有39家)。2014年至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總量增長了219.31%,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總量為33.08萬件,是紐約灣區的8.64倍,舊金山灣區的6.08倍,東京灣區的2.35倍。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PCT專利總量達到2.78萬件,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分別為2.98萬件、0.77萬件、0.8萬件。在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粵港澳大灣區也展現出了突出活力和優勢。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興產業的行業頭部企業快速崛起並逐步獲得巨大的全球市場份額。憑藉突出的地理區位優勢和堅實的經濟實力,大灣區推動了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金融和跨境電商迅速融合,跨境物流在大灣區也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國際形勢仍非常錯綜複雜,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地緣政治和疫情影響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存在,且會相互交織耦合發酵。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持續,全球價值鏈脆弱性增強。同時,資源環境、氣候變化、收入分配、人口老齡化、健康醫療、教育就業、反恐與地區安全等公共價值議題,與每個國家自身發展的關聯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世界各國已置身於全球發展的十字路口,面對著多種不確定因素和多種發展抉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在新形勢下審時度勢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地區,經貿、外資等一系列經濟發展路徑必然面臨巨大挑戰。粵港澳大灣區應繼續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潛能,塑造後疫情時代具有中國制度優勢和區域優勢的發展樣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